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15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11-13页
     ·有关国家形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有关世博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1 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传播和世博会第15-30页
   ·国家形象和国家形象传播第15-21页
     ·国家形象第15-19页
     ·国家形象传播第19-21页
   ·世博会与国家形象传播第21-30页
     ·世博会概述第22-23页
     ·世博会的媒介特质与传播功能第23-26页
     ·历届世博会的国家形象传播第26-28页
     ·上海世博会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意义第28-30页
2 2010 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第30-39页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主题第30-32页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媒介要素第32-35页
     ·上海世博会会徽与吉祥物:传播中国文化的视觉符号第32-33页
     ·上海世博会展馆:以 “类大众媒介” 的形式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第33-34页
     ·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公众外交” 传播中国国家形象的巨大力量第34-35页
   ·上海世博会传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第35-39页
     ·中国经济形象:和平发展第35-36页
     ·中国文化形象:现代活力第36页
     ·中国政府形象:高效诚信第36-37页
     ·中国国民形象:文明自强第37-38页
     ·中国整体形象:开放进步第38-39页
3 上海世博会直接效应与后续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第39-47页
   ·上海世博会直接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第39-44页
   ·上海世博会后续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第44-47页
     ·世博人文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长期性第44-45页
     ·世博品牌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稳定性第45-46页
     ·世博溢出效应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用的具体性第46-47页
结束语:对中国国家形象软传播战略的几点思考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媒经济视角下的台湾电视新闻娱乐化研究
下一篇:双线性广义系统与广义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