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S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人类现代经济社会活动挑战生态系统服务的极限 | 第12页 |
·生态补偿是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持续稳定的重要手段 | 第12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是实施生态补偿的科学佐证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独到和新颖之处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17-39页 |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研究 | 第17-24页 |
·生态系统服务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 第17-20页 |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 第20-22页 |
·生态系统服务的特性 | 第22-24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理论 | 第24-26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及分类 | 第24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 第26-31页 |
·价值静态评估方法 | 第27-29页 |
·动态价值评估方法 | 第29-31页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案例研究 | 第31-34页 |
·国外案例研究 | 第31-32页 |
·国内案例研究 | 第32-34页 |
·水资源价值评价研究进展 | 第34-39页 |
·国外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 | 第34-35页 |
·国内水资源价值与价格研究 | 第35-39页 |
3 研究区概况及土地覆被 | 第39-52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9-42页 |
·自然条件 | 第39-42页 |
·社会经济 | 第42页 |
·TM影像及土地利用/覆被分类 | 第42-50页 |
·TM影像数据 | 第42页 |
·TM影像数据处理 | 第42-46页 |
·土地利用/覆被分类 | 第46-49页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 第49-50页 |
·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NPP产品 | 第50-51页 |
·MODIS-NDVI植被指数产品 | 第50页 |
·MODIS的NPP产品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典型服务价值评价 | 第52-70页 |
·土壤保持服务价值 | 第52-62页 |
·基础数据与研究方法 | 第52-53页 |
·土壤保持参数因子 | 第53-56页 |
·土壤保持量及其价值评价 | 第56-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它服务价值评价 | 第62-68页 |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 第62-63页 |
·库区NPP计算 | 第63-65页 |
·基于NPP的有机物质生产服务价值评价 | 第65-66页 |
·固碳释氧服务价值评价 | 第66-67页 |
·营养物质循环价值评价 | 第67页 |
·环境污染净化价值评价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5 丹江口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情景模拟 | 第70-101页 |
·库区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分析 | 第70-87页 |
·土地覆被变化需求分析 | 第70-74页 |
·库区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析 | 第74-87页 |
·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模拟 | 第87-91页 |
·各目标情景内涵 | 第87-88页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8-91页 |
·库区土地利用覆被情景模拟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 第91-98页 |
·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修正 | 第91-93页 |
·库区各类用地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修正 | 第93-95页 |
·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101页 |
6 库区调水价值研究 | 第101-117页 |
·水资源价值评价模型选取 | 第101-104页 |
·隶属度向量及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矩阵构建 | 第102-103页 |
·影响水资源价值因素在调水价值评价中的权重 | 第103-104页 |
·天津市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 | 第104-111页 |
·水资源价值单因素权重值 | 第104-106页 |
·天津市2008年水资源价值评价 | 第106-108页 |
·天津市2014年水资源价值评价 | 第108-111页 |
·北京市水资源价值综合评价 | 第111-115页 |
·北京市2008年水资源价值评价 | 第111-114页 |
·北京市2014年水资源价值评价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117-120页 |
·结论 | 第117-118页 |
·讨论 | 第118-120页 |
8 研究展望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30页 |
个人简介 | 第130-132页 |
导师简介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