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问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问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2页 |
·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问题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3 山东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的概述 | 第18-33页 |
·山东农民收入的状况 | 第18-25页 |
·山东省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 | 第18-21页 |
·山东省农民的收入构成 | 第21-25页 |
·山东省农民收入的总体评价 | 第25-33页 |
·山东省的城乡收入差别 | 第25-27页 |
·山东省农民收入的地域差别 | 第27-31页 |
·山东省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比较 | 第31-33页 |
4 影响山东农民收入增长的核心因素分析 | 第33-56页 |
·制约山东省农民增收问题分析 | 第33-38页 |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3页 |
·政府农业投资水平低 | 第33-35页 |
·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 第35页 |
·城镇化水平低 | 第35-36页 |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偏低 | 第36-37页 |
·农民工流动问题 | 第37-38页 |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农业科技人才 | 第38页 |
·制约山东省农民增收因素的指标分析选择 | 第38-40页 |
·农业结构的相关因素 | 第38-39页 |
·政府农业投资水平的相关因素 | 第39页 |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相关因素 | 第39-40页 |
·城镇化水平的相关因素 | 第40页 |
·农民素质的相关因素 | 第40页 |
·制约山东省农民增收因素的指标分类 | 第40-42页 |
·影响山东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指标因素 | 第41页 |
·影响山东省农民工资性收入指标因素 | 第41-42页 |
·对两类收入都有影响的指标因素 | 第42页 |
·模型构造 | 第42-52页 |
·模型构造的假设 | 第42-43页 |
·数据分析过程 | 第43-52页 |
·方程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家庭经营性收入方程模型的分析 | 第52-53页 |
·工资性收入方程模型的分析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5 对策建议 | 第56-69页 |
·加强农民教育和技能培训 | 第56-61页 |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 | 第56页 |
·大力推广山东省农村职业教育 | 第56-58页 |
·加大山东省农村科技推广普及力度 | 第58-59页 |
·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 第59-60页 |
·适当发展地方农村的高等教 | 第60-61页 |
·构建山东省特色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 第61-64页 |
·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 第61-63页 |
·鲁西鲁中以及鲁南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 第63-64页 |
·鼓励农民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提高农业生产效 | 第64页 |
·调整生产性投资品和消费品的结构,扩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销售份额 | 第64页 |
·进一步创新补贴方式,严格价格控制 | 第64页 |
·完善产品的售后服务 | 第64页 |
·畅通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渠道,加快山东省农村城镇的化一体化建设 | 第64-66页 |
·加强商品市场建设,促进商品市场的城乡一体化 | 第65页 |
·加强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顺畅流动 | 第65-66页 |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 第66页 |
·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 第66-69页 |
·继续扩大山东省财政支农的力度 | 第67-68页 |
·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附录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