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1 祖国医学对面瘫的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 ·祖国医学对面瘫的认识 | 第12页 |
| ·病因及病机 | 第12-13页 |
| ·祖国医学对面瘫的治疗 | 第13-18页 |
| 2 现代医学对面瘫的研究综述 | 第18-24页 |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18-20页 |
| ·治疗方法 | 第20-2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4-32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 ·纳入标准 | 第24页 |
| ·排除标准 | 第24-25页 |
| ·剔除标准 | 第25页 |
| 2 抽样方法及分组方法 | 第25页 |
| ·抽样方法 | 第25页 |
| ·分组方法 | 第25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研究设计 | 第25页 |
|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 4 研究步骤 | 第26-30页 |
| ·准备阶段 | 第26-27页 |
| ·实施阶段 | 第27-30页 |
| 5 资料收集过程 | 第30页 |
| 6 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 第30页 |
| 7 质量控制 | 第30-31页 |
| ·准备阶段 | 第30页 |
| ·实施阶段 | 第30-31页 |
| ·评价阶段 | 第31页 |
| 8 研究的伦理学考虑 | 第31-32页 |
| 结果 | 第32-38页 |
| 1 试验前四组患者一般资料、TFGS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分值的比较 | 第32-33页 |
|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第32页 |
| ·四组患者试验前TFGS及症状、体征分级得分比较 | 第32-33页 |
| 2 四组患者试验前后TFGS及症状、体征得分的变化情况 | 第33-35页 |
| ·四组患者试验前后TFGS得分比较 | 第33页 |
| ·四组患者试验前后症状、体征疗效比较 | 第33-35页 |
| 3 试验后四组患者TFGS、症状、体征分级得分及临床疗效的组间比较 | 第35-38页 |
| ·四组患者试验后TFGS及症状、体征分级得分的组间比较 | 第35-36页 |
| ·四组患者试验后临床疗效比较 | 第36-38页 |
| 讨论 | 第38-47页 |
| 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38-41页 |
| ·针刺选穴 | 第38-39页 |
| ·耳压法 | 第39-40页 |
| ·中药熏蒸 | 第40-41页 |
| 2 评价标准的选择 | 第41-43页 |
| ·多伦多评分体系 | 第41-43页 |
|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 第43页 |
| 3 试验前四组患者的一般资料、TFGS得分及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分值的比较情况 | 第43-44页 |
|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第43-44页 |
| ·四组患者TFGS及症状、体征分级得分均衡 | 第44页 |
| 4 试验前后四组患者TFGS得分及症状、体征分级得分的比较 | 第44-45页 |
| ·对患者TFGS得分的影响 | 第44页 |
| ·对患者症状、体征分级得分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 试验后四组患者之间TFGS、症状、体征分级得分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 | 第45-46页 |
| ·四组患者间TFGS及症状、体征分级得分比较 | 第45页 |
| ·四组患者之间的疗效比较 | 第45-46页 |
| 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 ·抽样的局限性 | 第46页 |
| ·样本量少 | 第46页 |
| ·霍桑效应的影响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 | 第52-57页 |
| 附录1 | 第52-53页 |
| 附录2 | 第53-54页 |
| 附录3 | 第54-55页 |
| 附录4 | 第55-56页 |
| 附录5 | 第56-57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9页 |
| 个人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