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受采区采动影响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 | 第18-26页 |
| ·工程概况 | 第18-22页 |
| ·矿井基本情况 | 第18页 |
| ·井田基本范围 | 第18页 |
| ·井田地质与煤层特征 | 第18-19页 |
| ·水文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 | 第19-20页 |
| ·煤矿生产现状 | 第20-22页 |
| ·运输大巷断面形式及位置 | 第22页 |
| ·岩石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 第22-25页 |
| ·试样采集 | 第22-23页 |
| ·试验内容 | 第23页 |
| ·试验结果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受采区采动影响的运输大巷数值模拟研究 | 第26-58页 |
| ·数值分析软件介绍 | 第26-31页 |
| ·FLAC3D简介 | 第26页 |
| ·FLAC3D的主要特点 | 第26-30页 |
| ·FLAC3D的应用范围 | 第30页 |
| ·FLAC3D的不足 | 第30-31页 |
| ·数值计算 | 第31-36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 ·计算方案 | 第32-33页 |
| ·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33-36页 |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36-41页 |
| ·前期处理 | 第36-37页 |
| ·计算结果 | 第37-41页 |
|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56页 |
| ·位移分析 | 第42-48页 |
| ·应力分析 | 第48-53页 |
| ·塑性区分布特征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4 运输大巷现场监测研究 | 第58-63页 |
| ·监测方法 | 第58-59页 |
| ·收敛变形监测 | 第58页 |
| ·围岩体松动范围监测 | 第58-59页 |
| ·监测断面 | 第59-60页 |
|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 ·围岩与支护收敛变形监测结果 | 第60-61页 |
| ·围岩松动圈监测结果 | 第61-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 5 开采加固方案及有关技术措施研究 | 第63-74页 |
| ·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 | 第63-64页 |
| ·巷道围岩控制原理 | 第63页 |
| ·巷道围岩压力及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 ·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 第64-67页 |
| ·北辰煤矿开采加固研究 | 第67-73页 |
| ·巷道锚杆支护设计 | 第67-70页 |
| ·支护方案选择 | 第70-71页 |
|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 ·展望与不足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