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第8-9页 |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8页 |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结构的影响 | 第8页 |
·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8-9页 |
·盐胁迫对生物膜系统的影响 | 第9页 |
·植物耐盐机制 | 第9-12页 |
·渗透调节 | 第9页 |
·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和区域化 | 第9-10页 |
·活性氧的清除 | 第10页 |
·光合途径的改变 | 第10页 |
·激素调节 | 第10-12页 |
·分子水平的调节 | 第12页 |
·刺槐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刺槐简介 | 第12-13页 |
·刺槐研究现状 | 第1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14-21页 |
·材料培养和处理 | 第14页 |
·试验内容和方法 | 第14-21页 |
·刺槐叶片解剖结构观察 | 第14页 |
·基本形态观察和叶片含水量测定 | 第14-15页 |
·活性氧的产生和积累情况检测 | 第15-16页 |
·活性氧清除系统和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测定 | 第16-19页 |
·H~+~ATP酶的超微细胞化学观察 | 第19-20页 |
·激素的提取和测定 | 第20-21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21-35页 |
·两种刺槐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 | 第21-22页 |
·不同处理对植株形态和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不同处理对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 第24-26页 |
·不同处理对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影响 | 第26-32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 | 第26-27页 |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酶活性的变化 | 第27-28页 |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中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 | 第28页 |
·与抗氧化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8-32页 |
·不同处理对H~+~ATPase酶活性的影响和细胞化学定位 | 第32-34页 |
·不同处理对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8页 |
·两种刺槐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 | 第35页 |
·不同处理对植株形态的影响 | 第35页 |
·不同处理对活性氧的积累和清除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处理对离子区隔化的影响 | 第36-37页 |
·不同处理对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