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资源型城市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软环境理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主要方法 | 第16-17页 |
·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框架结构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 | 第19-21页 |
·资源型城市含义 | 第19-20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含义 | 第20-21页 |
·经济发展软环境 | 第21-25页 |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含义 | 第21-22页 |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特点 | 第22-23页 |
·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构成要素 | 第23-25页 |
·经济发展软环境在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第25-29页 |
·软环境建设是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第25-27页 |
·软环境建设是提升资源枯竭型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 第27-29页 |
第3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29-40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29-31页 |
·产业结构单一,综合实力偏弱 | 第29页 |
·生态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差 | 第29-30页 |
·民生问题十分突出,社会包袱沉重 | 第30-31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软环境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城市功能异化,缺乏经济软环境建设的基础 | 第31页 |
·缺乏比较优势,政策环境滞后 | 第31-32页 |
·政府改革步伐缓慢,政务环境问题严重 | 第32页 |
·法制建设不规范,社会法治环境欠佳 | 第32-33页 |
·思想保守,人文环境恶劣 | 第33-34页 |
·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因素分析 | 第34-40页 |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历史因素 | 第34-35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边缘化”现象——外部因素 | 第35-37页 |
·阻碍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自身原因——内部因素 | 第37-40页 |
第4章 转型期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践及效果评价 | 第40-53页 |
·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40-41页 |
·现实的抉择——枣庄市城市转型 | 第41-44页 |
·转型的动因 | 第41-43页 |
·转型战略 | 第43-44页 |
·转型期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概况 | 第44-53页 |
·结合城市转型战略,加强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 第44-45页 |
·对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效果的总体评价 | 第45-50页 |
·枣庄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中仍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第5章 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基本构想和对策建议 | 第53-61页 |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目标模式 | 第53-56页 |
·建立高效透明优质的政务环境 | 第53页 |
·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环境 | 第53-54页 |
·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 | 第54页 |
·建设宽松便捷的金融环境 | 第54-55页 |
·建设宜居文化活力的社会人文环境 | 第55-56页 |
·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6-61页 |
·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 | 第56页 |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步伐 | 第56-57页 |
·增强行政机关的服务意识 | 第57页 |
·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第57-58页 |
·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 | 第58-59页 |
·健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 第59页 |
·重塑资源枯竭型城市品牌形象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注释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