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芳香羧酸铅(Ⅱ)/镧系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前言第8-26页
 引言第8-9页
   ·芳香二羧酸与Pb_(2+)形成配合物的研究第9-13页
     ·苯二羧酸-Pb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及配位特点第9-11页
     ·苯二羧酸-Pb配合物的光学性质及影响因素第11-13页
   ·芳香二羧酸与镧系元素形成配合物的研究第13-20页
     ·吡啶二羧酸-镧系配合物的研究现状及配位特点第14-18页
     ·吡啶二羧酸-镧系配合物的光学性质及应用第18-20页
   ·选题依据、研究方案和路线第20-22页
     ·选题依据第20页
     ·研究方案第20-21页
     ·研究路线第21-22页
 参考文献第22-26页
第二章 铅与间苯二甲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第26-47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27页
   ·配合物的制备第27-29页
     ·配合物[Pb_2(5-CH_3-BDC)_2]_n(1)的制备第27-28页
     ·配合物[Pb(5-OH-BDC)]_n·nH_2O(2)的制备第28页
     ·配合物[Pb2(5-CH_3-BDC)_2(phen)_2]_n·2nH_2O(3)的制备第28页
     ·配合物[Pb2(5-CH_3-BDC)_4(phen)_2]_n·2nH_2O(4)的制备第28-29页
     ·配合物[Pb(1,3-phda)(H_2O)]_n(5)的制备第29页
     ·配合物[Pb_3(pzdc)_3H_2O]_n(6)的制备第29页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29-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3页
     ·晶体结构分析第32-39页
       ·配合物[Pb_2(5-CH_3-BDC)_2]_n(1)的结构分析第32-34页
       ·配合物[Pb(5-OH-BDC)]_n·nH_2O(2)的结构分析第34-35页
       ·配合物[Pb_2(5-CH_3-BDC)_2(phen)_2]_n·2nH_2O(3)的结构分析第35-36页
       ·配合物[Pb_2(5-CH_3-BDC)_4(phen)_2]_n·2nH_2O(4)的结构分析第36页
       ·配合物[Pb(1,3-phda)(H_2O)]_n(5)的结构分析第36-37页
       ·配合物[Pb_3(pzdc)_3H_2O]_n(6)的结构分析第37-39页
     ·热稳定分析第39-40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1页
     ·固体荧光分析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第三章 镧系元素与吡啶二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第47-68页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7页
   ·配合物的制备第47-49页
     ·配合物[Sm(pydc)(Hpydc)(H_2O)5]_n·4nH_2O(7)的制备第47-48页
     ·配合物[Ho(phdc)(Hpydc)(H_2O)3]_n·4nH_2O(8)的制备第48页
     ·配合物[Ce(pydc)(bdc)(H_2O)]_n·(9)的制备第48页
     ·配合物[Nd2(dipic)_3(H_2O)_3]_n·(10)的制备第48-49页
     ·配合物[Pr_2Ag_2(dipic)_4(H_2O)_5]_n·5nH_2O(11)的制备第49页
   ·晶体结构的测定第49-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64页
     ·晶体结构分析第52-58页
       ·配合物[Sm(pydc)(Hpydc)(H_2O)_5]_n·4nH_2O(7)的结构分析第52-53页
       ·配合物[Ho(pydc)(Hpydc)(H_2O)_3]_n·4nH_2O(8)的结构分析第53-54页
       ·配合物[Ce(pydc)(bdc)(H_2O]_n(9)的结构分析第54-56页
       ·配合物[Nd_2(dipic)_3(H_2O)_3]_n(10)的结构分析第56页
       ·配合物[Pr_2Ag_2(dipic)_4(H_2O)_5]_n·5nH_2O(11)的结构分析第56-58页
     ·热稳定分析第58-59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9-61页
     ·固体荧光分析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总结第68-69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68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68-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9-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杀虫活性雷公藤内生菌的分离与筛选
下一篇:二氧化钛胁迫下COD降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