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国外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 第14-15页 |
·国内学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 | 第15-16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7-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研究重点和内容框架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 第22-3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作用 | 第22-2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形式 | 第2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 | 第2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和成效 | 第23-26页 |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色 | 第23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 第23页 |
·覆盖多种产业 | 第23页 |
·类型呈现多样 | 第23页 |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的初步成效 | 第23-24页 |
·促进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 | 第24页 |
·加强了产销结合,提高了农产品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 第24页 |
·推进了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 | 第24页 |
·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 | 第24页 |
·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 第24页 |
·政府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 第24-26页 |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扶持力度 | 第25页 |
·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 | 第25页 |
·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 | 第25页 |
·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地用电支持 | 第25页 |
·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 | 第25-26页 |
·搭建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平台 | 第26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情况 | 第26-30页 |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情况 | 第26-27页 |
·全国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情况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原因分析 | 第30-35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需求增加快 | 第30-32页 |
·一家一户经营一般不需要贷款 | 第30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规模扩大 | 第30-3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够规范缺乏资金原始积累 | 第31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熟悉金融知识的人才 | 第31-3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内部原因 | 第32-33页 |
·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 | 第3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难以准确地进行财务分析 | 第3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担保 | 第32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信用担保条件 | 第32-33页 |
·外部金融服务环境不完善 | 第33-34页 |
·金融机构服务意识跟不上 | 第33页 |
·金融创新难以跟上步伐,缺乏新的支农政策 | 第33页 |
·抵押担保门槛高无法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需要 | 第33-3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市场信息不对称 | 第34页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 第34页 |
·涉农金融机构少品种单一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解决农业贷款问题的启示 | 第35-47页 |
·发达国家农业贷款的实践与启示 | 第35-41页 |
·美国解决农民合作社贷款的实践 | 第35-37页 |
·鼓励发展新一代合作社以提高合作社内部资金积累能力 | 第35-36页 |
·利用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提高合作社资金筹集能力 | 第36-37页 |
·对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 第37-38页 |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增强其融资能力 | 第37页 |
·为合作社创造良好的财税环境,建立有效的贷款担保机制 | 第37-38页 |
·创造为三农服务的良好的金融环境 | 第38页 |
·日本解决农协贷款的实践 | 第38-40页 |
·不求盈利无需担保 | 第38-39页 |
·独立核算独立管理 | 第39-40页 |
·法律先行立法保护 | 第40页 |
·对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 第40-41页 |
·发展中国家农业贷款的实践与启示 | 第41-45页 |
·孟加拉国小额贷款的实践 | 第41-42页 |
·以穷人为主要贷款对象,并且主要针对无地农民 | 第41页 |
·主要针对农村贫困妇女 | 第41页 |
·成立贷款中心和贷款小组 | 第41-42页 |
·提供小额短期贷款,并采用分期还款的方式偿还贷款 | 第42页 |
·贷款资金用于快速见效的生产活动,从而保证了分期付款方案的有效实施 | 第42页 |
·资金来源多元化 | 第42页 |
·对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 第42-45页 |
·建立以专门服务"三农"为宗旨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 | 第42页 |
·摒弃没有抵押不能放款的做法,承认农民和穷人具有良好的信用并可以按时还贷 | 第42-43页 |
·积极借鉴乡村银行成立贷款中心和贷款小组的做法,采取严密的贷款监督审查机制,保证高水平的还款率 | 第43-45页 |
·我国有关省市的实践和启示 | 第45-47页 |
·台湾地区解决农民合作社贷款的启示 | 第45-46页 |
·对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启示 | 第46页 |
·首先是政府要加大解决农民贷款问题的支持力度 | 第46页 |
·其次是台湾农会与会员的相对紧密型联系值得借鉴 | 第46页 |
·是加大支农力度尽快把涉农贷款利率降下来 | 第46页 |
·浙江等省市解决农民合作社贷款的实践 | 第46-47页 |
第五章 解决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第47-55页 |
·提高认识,把解决农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摆上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议事日程 | 第47-50页 |
·重视上海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47-48页 |
·政府要有扶持政策 | 第48-49页 |
·金融机构要有为农服务观念 | 第49-50页 |
·完善政策,加快形成为三农服务的上海农村金融体系 | 第50-51页 |
·明确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责任 | 第50页 |
·金融机构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提供贷款实行基准利率制度 | 第50-51页 |
·构建全方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服务的平台 | 第51页 |
·创新金融手段,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第51-53页 |
·实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 | 第51页 |
·大力推广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 | 第51-52页 |
·加大对财政支农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 第52页 |
·继续开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 | 第52页 |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 | 第52页 |
·发挥安信农业保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担保作用 | 第52-53页 |
·努力解决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抵押担保问题 | 第53-54页 |
·鼓励发展支农信贷担保组织 | 第53页 |
·积极探索农房抵押贷款试点 | 第53-54页 |
·探索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与抵押办法 | 第54页 |
·积极推进大型农业设施等抵押贷款工作 | 第54页 |
·探索对农村承包经营权实施抵押 | 第54页 |
·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 | 第54-55页 |
·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规范的设立 | 第54-55页 |
·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等工作 | 第55页 |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 | 第55页 |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长效机制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