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问题的源起第14-15页
   ·研究范围与研究意义第15-19页
     ·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的范围第15-16页
     ·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的意义第16-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西方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评述第19-22页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伦理研究现状第22-24页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24-26页
第二章 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及其伦理支撑的演变第26-40页
   ·神示证据制度与神的正义第26-30页
     ·神示证据制度概述第26-27页
     ·神示证据制度的伦理基础第27-29页
     ·对神示证据制度的道德批判第29-30页
   ·法定证据制度与人的正义第30-34页
     ·法定证据制度的源起第30-31页
     ·法定证据制度的伦理背景第31-32页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道德评价第32-34页
   ·自由心证制度与法官正义第34-39页
     ·自由心证的确立和发展第35页
     ·自由心证制度的伦理基础第35-37页
     ·对自由心证制度的道德评价第37-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刑事证据制度中的正义价值第40-64页
   ·刑事证据制度“善”的一般概论第40-46页
   ·正义在刑事证据制度中的价值优先地位第46-51页
     ·一般理论的视角第46-48页
     ·价值比较的视角第48-51页
   ·正义在刑事证据制度中是一种有限正义第51-54页
     ·正义价值多元化的选择第52-53页
     ·功利成本及其它伦理价值对正义的限制第53-54页
   ·刑事证据制度的正义要求第54-64页
     ·证明法律事实第55-58页
     ·维护人的尊严第58-62页
     ·限制行为失范第62-64页
第四章 刑事证据制度可采性原则的伦理维度第64-83页
   ·刑事证据制度基本原则的位移:从证明性到可采性第64-67页
   ·可采性原则所蕴含的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第67-75页
     ·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一般概述第67-68页
     ·可采性原则的实质正义——确立证明结论道德上的确定性第68-70页
     ·可采性原则的形式正义——维护证据行为的正当性第70-75页
   ·可采性原则对行为主体的道德要求第75-83页
     ·证据提供者的道德责任——坚持正当程序第75-77页
     ·证据抗辩者的道德权利——任意自白第77-80页
     ·证据采信者的道德尺度——保持中立第80-83页
第五章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伦理限制第83-95页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及其道德价值第83-86页
     ·技术侦查一般概述第83-84页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道德价值第84-86页
   ·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可能引发的伦理争议第86-88页
   ·规范技术侦查手段获取证据的道德要求第88-92页
     ·恪守国家道德责任界限第89-90页
     ·合理尊重公民隐私第90-92页
   ·我国技术侦查方面存在的伦理问题第92-95页
第六章 沉默权的道德考量第95-105页
   ·沉默权的内涵及其价值第95-97页
   ·维护人性尊严——沉默权的道德根据第97-99页
   ·沉默权在我国面临的道德障碍第99-101页
   ·基于我国伦理背景对沉默权的辩护与限制第101-105页
     ·借鉴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念为确立沉默权进行道德合理性辩护第101-103页
     ·坚持集体本位的道德原则对沉默权限制进行正当性解释第103-105页
第七章 亲属容隐的道德辩护第105-120页
   ·中西方亲属容隐的不同伦理渊源第105-111页
     ·中国古代亲属容隐的伦理渊源——儒家“仁爱”思想对法家功利主义和道家自然主义的平衡第106-108页
     ·西方亲属容隐的伦理渊源——亚里士多德两类不同友爱与正义的中道选择第108-110页
     ·中西方亲属容隐伦理内核的比较分析第110-111页
   ·设立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理由第111-114页
     ·罔顾亲情,何以为善第112页
     ·对人性之善的保留或维护第112-114页
   ·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边界第114-117页
     ·不能为“爱亲”而将“爱人”贬值第114-115页
     ·在重大是非问题上应当大义灭亲第115-116页
     ·不能将“亲属得相容隐”与“亲亲得相首匿”相等同第116-117页
   ·重构当代中国亲属容隐制度的道德对策第117-120页
第八章 职业免证特权的道德思考第120-137页
   ·职业免证特权保护的现实价值第120-124页
   ·对专家系统的信任:职业免证特权保护的道德关系第124-128页
   ·职业免证特权的道德合理性论证第128-134页
     ·功利论论证第129-132页
     ·义务论论证第132-134页
   ·我国职业免证特权的预设:道德准备与法律酝酿第134-137页
第九章 非法证据排除的伦理分析第137-152页
   ·区分合法证据与非法证据的道德意义第137-139页
   ·非法证据之恶第139-144页
     ·危害个人法律信仰第139-142页
     ·损害国家司法尊严第142-144页
   ·排除非法证据的伦理依据和价值第144-149页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缺陷及其伦理原因第149-152页
第十章 结语第152-155页
后记第155-1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6-162页
 一、著作类第156-158页
 二、论文类第158-160页
 三、英文类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拷问命运—论史铁生作品中的生命哲学
下一篇:专利权质押融资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