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1页 |
·问题研究的背景 | 第15-17页 |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 | 第15页 |
·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15-16页 |
·教育发展、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6-17页 |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第17-27页 |
·国外《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 第17-23页 |
·国内《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 | 第23-25页 |
·当前我国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 第25-27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7-29页 |
·课题的研究目标 | 第27页 |
·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27-29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29页 |
·文献法 | 第29页 |
·教学研究法 | 第29页 |
·个案研究法 | 第29页 |
·学科渗透教学法 | 第29页 |
·课程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9-31页 |
第2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基本理论 | 第31-40页 |
·职业规划的开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论 | 第31-32页 |
·霍兰德一职业规划理论 | 第32-34页 |
·舒伯--生涯发展理论 | 第34-35页 |
·布雷格斯和迈尔斯的MBTI人格类型论 | 第35-36页 |
·施恩的职业锚理论 | 第36-38页 |
·人才学,成功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38-40页 |
第3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教育实践研究 | 第40-67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40-48页 |
·自我认同教育 | 第41-46页 |
·认识职业,了解职业环境, | 第46-47页 |
·家族职业谱与职业规划的关系 | 第47页 |
·职业技能教育 | 第47-48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近期目标 | 第48-50页 |
·高一年级目标 | 第48-49页 |
·高二年级目标 | 第49-50页 |
·高三年级目标 | 第50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类型模型 | 第50-54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的校内支持系统 | 第50-51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类型模型 | 第51-53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的计划与实施顺序模型 | 第53-54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类型的实施途径 | 第54-57页 |
·职业规划指导课 | 第54-55页 |
·职业规划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结合 | 第55-56页 |
·职业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 第56页 |
·重视家庭教育,开展职业规划指导 | 第56页 |
·主题班会课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 第56-57页 |
·职业规划咨询 | 第57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具体步骤--SWOT分析法 | 第57-62页 |
·SWOT分析简介 | 第58页 |
·SWOT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 第58-59页 |
·SWOT案例分析 | 第59-61页 |
·职业规划的基本步骤流程 | 第61-62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实施过程 | 第62-67页 |
·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 | 第62页 |
·确定教学平台与模式与教学组织机构的确立 | 第62-64页 |
·职业规划课程的师资与教材的开发 | 第64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学科间渗透 | 第64-65页 |
·职业规划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 第65页 |
·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 第65-67页 |
第4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中期目标与模型建立 | 第67-76页 |
·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概述 | 第67-68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中期目标--高考志愿填报 | 第68-72页 |
·高考生职业规划的现状与最新调查 | 第68-69页 |
·高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现实因素 | 第69页 |
·高考志愿填报中的职业规划意识 | 第69-70页 |
·高考志愿填报与职业规划的误区 | 第70-72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目标模型 | 第72-76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主体 | 第73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过程中家长的作用 | 第73-74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学校内部的支持系统 | 第74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74-76页 |
第5章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 第76-83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课程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与构成 | 第76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出的原因 | 第76-78页 |
·社会历史原因 | 第77页 |
·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 | 第77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的长期性、持续性 | 第77-78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具体分析 | 第78-80页 |
·家庭成员和亲戚的影响 | 第78页 |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影响 | 第78-79页 |
·同龄人的影响 | 第79页 |
·大众传媒的影响 | 第79-80页 |
·社会、企业与相关行政机关的影响 | 第80页 |
·学校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影响 | 第80页 |
·高中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的现实意义 | 第80-83页 |
·建立健全我国的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关领导机构和执行机构 | 第80-81页 |
·加强中学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力度 | 第81页 |
·加强家长职业认识能力的提高,提高家长支持的有效性 | 第81-82页 |
·建立全方位的职业指导网络 | 第82-83页 |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1 | 第90-92页 |
附录2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