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7页 |
§1.1 磁浮列车的分类 | 第7-10页 |
§1.1.1 电磁吸力型悬浮(EMS) | 第7-8页 |
§1.1.2 电动斥力型磁悬浮(EDS) | 第8-10页 |
§1.2 EMS型混合悬浮技术 | 第10-15页 |
§1.2.1 EMS型混合悬浮技术方案的提出 | 第10-12页 |
§1.2.2 混合EMS悬浮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混合EMS悬浮技术的优点 | 第14-15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超导EMS型混合悬浮系统的原理与建模 | 第17-30页 |
§2.1 超导的特性及其在磁悬浮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2.1.1 超导的基本特性 | 第17-19页 |
§2.1.2 超导高温的应用 | 第19页 |
§2.2 混合EMS悬浮控制系统原理 | 第19-20页 |
§2.3 混合EMS悬浮系统动态模型 | 第20-27页 |
§2.3.1 相对参考动态模型 | 第20-23页 |
§2.3.2 平衡点处线性化 | 第23-24页 |
§2.3.3 绝对参考动态模型 | 第24-27页 |
§2.4 超导混合悬浮方案和常导电磁悬浮方案比较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超导混合悬浮系统的控制策略及仿真 | 第30-56页 |
§3.1 PID悬浮控制策略 | 第30-41页 |
§3.1.1 数字PID控制算法 | 第31-35页 |
§3.1.2 悬浮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 第35-41页 |
§3.2 模糊PID悬浮控制策略 | 第41-55页 |
§3.2.1 模糊自调整PID控制器的原理及设计 | 第42-50页 |
§3.2.2 模糊自整定PID设计与仿真 | 第50-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超导混合悬浮控制器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56-79页 |
§4.1 基于DSP的硬件设计 | 第57-61页 |
§4.1.1 DSP数字控制系统特点 | 第57-58页 |
§4.1.2 TMS320F2812主要特征简介 | 第58-59页 |
§4.1.3 TMS320F2812主要外设—EV(事件管理器) | 第59-61页 |
§4.2 输入采样信号的前期处理 | 第61-64页 |
§4.2.1 信号光耦隔离及电平转换 | 第61-62页 |
§4.2.2 抗混叠低通滤波 | 第62-64页 |
§4.3 D/A转换模块电路 | 第64-65页 |
§4.4 PWM产生电路 | 第65-66页 |
§4.5 系统通讯电路设计 | 第66-70页 |
§4.5.1 RS-232串口通讯接口设计 | 第66-67页 |
§4.5.2 RS-485串口通讯接口设计 | 第67-69页 |
§4.5.3 ECAN通讯接口设计 | 第69-70页 |
§4.6 两DSP之间的通讯接口电路设计 | 第70-73页 |
§4.7 CPLD逻辑控制模块设计 | 第73-75页 |
§4.8 斩波器主电路的设计 | 第75-76页 |
§4.9 位移检测模块设计 | 第76-78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混合悬浮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79-91页 |
§5.1 超导悬浮系统软件设计要求 | 第79页 |
§5.2 基于DSP的软件设计 | 第79-80页 |
§5.3 基于DSP的主要程序模块设计 | 第80-90页 |
§5.3.1 主程序模块 | 第80-82页 |
§5.3.2 初始化模块 | 第82-83页 |
§5.3.3 控制算法程序模块 | 第83-84页 |
§5.3.4 A/D数据采样模块 | 第84-85页 |
§5.3.5 ECAN通讯模块 | 第85-87页 |
§5.3.6 ⅡR滤波模块 | 第87-9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