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附病例报告一例)
| 第一篇 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及治疗学研究新进展 | 第1-42页 |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一.流行病学特点 | 第6-8页 |
| 1.患病率与发病率 | 第6-7页 |
| 2.自杀率 | 第7页 |
| 3.其它 | 第7-8页 |
| 二.抑郁症治疗 | 第8-28页 |
| (一)药物治疗及进展 | 第8-15页 |
| 1.抗抑郁药物分类 | 第8-13页 |
| 2.药物相互作用 | 第13-15页 |
| (二)心理治疗 | 第15-22页 |
| 1.一般性或支持性心理治疗 | 第15-17页 |
| 2.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 | 第17-18页 |
| 3.认知疗法 | 第18-20页 |
| 4.行为疗法 | 第20-21页 |
| 5.家庭治疗 | 第21-22页 |
| (三)电抽搐治疗 | 第22-24页 |
| (四)经颅磁刺激 | 第24-28页 |
| 1.rTMS治疗抑郁症的原理 | 第24-25页 |
| 2.rTMS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 第25-28页 |
| (五)其它治疗 | 第28页 |
| 三.难治性抑郁 | 第28-32页 |
| 1.定义: | 第28-29页 |
| 2.TRD相关因素 | 第29页 |
| 3.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 第29-30页 |
| 4.TRD的分级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9页 |
| 病例报告一例 | 第39-42页 |
| 第二篇 神经可塑性与抑郁症(综述) | 第42-53页 |
| 一.神经解剖结构 | 第42-43页 |
| 二.海马可塑性与抑郁症 | 第43-46页 |
|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46-48页 |
| 四.展望 | 第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