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论文--水文分析与计算论文--暴雨洪涝的分析与计算论文

基于SOBEK的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情景分析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3页
图名目录第13-15页
表名目录第15-16页
1 绪论第16-3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2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1-28页
     ·城市化对洪涝灾害的影响研究进展第21-22页
     ·河网结构-调蓄功能研究进展第22-24页
     ·SOBEK模型应用研究进展第24-25页
     ·情景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第25-26页
     ·整治“自然型”河网研究进展第26-27页
     ·文献总结和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7-28页
   ·研究方案第28-32页
     ·研究目标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1页
     ·本研究的特色第31-32页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第32-53页
   ·数据来源第32-40页
     ·数据资料第32-39页
     ·数据预处理第39-40页
   ·致灾因子的选取与分析研究方法第40-41页
   ·Sobek一维河网建立与求解第41-49页
     ·一维水动力模型建立流程第41-42页
     ·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原理第42-43页
     ·河网数值模型概化第43-47页
     ·河网数值模型输出第47-49页
   ·情景设置第49-53页
     ·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情景设计第49-51页
     ·其它水文要素-调蓄能力情景设计第51-53页
3 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特征、致灾因子及影响机制第53-62页
   ·洪涝灾害及致灾因子的变化趋势第53-55页
   ·河道消失对洪涝灾害影响滞后性特征第55-56页
   ·致灾因子影响洪涝灾害的阶段性特征第56-59页
     ·上海市城市改造时期(1949-1958)第57页
     ·上海城市和经济低速发展期(1959-1977)第57-58页
     ·上海城市和经济快速发展期(1978-1991)第58-59页
   ·灾害频发区空间迁移特征第59页
   ·致灾因子对洪涝灾害的回归分析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4 基于SOBEK的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情景分析第62-68页
   ·河面率不变河网结构对调蓄能力的影响第62-63页
     ·支流汇入角度第62-63页
     ·支流交汇口位置第63页
   ·河面率以不同方式逐步增加对河网有效调蓄能力的影响第63-67页
     ·增加干流弯曲度方式扩大河面率第63-65页
     ·增加支流方式扩大河面率第65-66页
     ·三种方式对比研究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5 水文地貌因素影响下河网结构-调蓄能力情景分析第68-85页
   ·干流弯曲度-河网调蓄能力情景分析第69-73页
     ·洪水类型的影响第69-70页
     ·河面宽度的影响第70-72页
     ·河道糙率的影响第72-73页
   ·支流入汇角度-河网调蓄能力情景分析第73-77页
     ·洪水类型的影响第73-74页
     ·河面宽度的影响第74-76页
     ·河道糙率的影响第76-77页
   ·支流入汇位置-河网调蓄能力情景分析第77-84页
     ·洪水类型的影响第77-81页
     ·河面宽度的影响第81-82页
     ·河道糙率的影响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6 对上海防洪减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第85-88页
   ·调节河道粗糙度调节河网调蓄能力第85页
   ·河道弯曲度设计调节河网的蓄水能力第85-86页
   ·合理设置支干流交汇点调节河网调蓄能力第86页
   ·河网结构综合规划对策第86-88页
     ·以改善水质为目标的河网结构规划对策第86-87页
     ·以防洪减灾为目标的河网结构规划对策第87页
     ·以恢复“自然型”为目标的新城河网规划对策第87-88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主要结论第88-89页
   ·研究展望第89-90页
附录1第90-93页
附录2第93-94页
 发表论文第93页
 参与专著第93页
 参与科研项目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环境磁学的长江干流沉积物来源及组成变化初步研究
下一篇:上海市河网水体溶存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时空分布及排放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