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蛋白质色谱介质的研究
前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液相色谱 | 第15-18页 |
·离子交换色谱 | 第15-16页 |
·亲和色谱 | 第16页 |
·凝胶过滤色谱 | 第16-17页 |
·疏水作用色谱 | 第17页 |
·反相色谱 | 第17-18页 |
·连续床 | 第18页 |
·膨胀床 | 第18-19页 |
·膨胀床的设备 | 第18-19页 |
·膨胀床的操作 | 第19页 |
·分离介质 | 第19-32页 |
·色谱介质 | 第20-26页 |
·多糖类骨架介质 | 第21-22页 |
·无机类骨架介质 | 第22-23页 |
·合成有机高分子类介质 | 第23-24页 |
·大孔型介质 | 第24-26页 |
·膨胀床介质 | 第26-28页 |
·高密度介质 | 第28页 |
·薄层介质 | 第28页 |
·分离介质的性能 | 第28-32页 |
·介质的吸附 | 第29-31页 |
·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31-32页 |
·介质的稳定性能 | 第32页 |
·生物分离介质的要求 | 第32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甲苯和正庚烷为致孔剂制备大孔介质 | 第34-53页 |
·引言 | 第34页 |
·实验 | 第34-42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7页 |
·自由基聚合机理 | 第34-35页 |
·悬浮聚合机理 | 第35-36页 |
·大孔生成机理 | 第36-37页 |
·离子交换机理 | 第37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7-42页 |
·实验试剂 | 第37-38页 |
·实验设备 | 第38页 |
·大孔介质的制备 | 第38-39页 |
·大孔介质的修饰 | 第39页 |
·缓冲液的配制 | 第39页 |
·大孔介质的性能测试 | 第39-41页 |
·大孔介质的吸附 | 第4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1页 |
·大孔介质的配比 | 第42-45页 |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页 |
·致孔剂用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混合致孔剂的不同比例的影响 | 第44-45页 |
·大孔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45-4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6页 |
·大孔介质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 第46页 |
·大孔介质的孔径和粒径分布 | 第46-47页 |
·大孔介质的含水量和湿密度 | 第47页 |
·大孔介质的交换量 | 第47-48页 |
·大孔介质的流动性能 | 第48-49页 |
·大孔介质的吸附性能 | 第49-51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49页 |
·动力学 | 第49-51页 |
·再生 | 第51页 |
·小 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环己醇和十二醇为致孔剂制备大孔介质 | 第53-63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 验 | 第53-54页 |
·实验原理 | 第53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大孔介质的制备 | 第53-54页 |
·大孔介质的性能测试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大孔介质的配比 | 第54-56页 |
·不同比例对介质含水量和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4-55页 |
·不同比例对介质吸附的影响 | 第55-56页 |
·大孔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56-59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6-57页 |
·大孔介质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 第57-58页 |
·大孔介质的孔径和粒径分布 | 第58-59页 |
·大孔介质的湿密度和交换量 | 第59页 |
·大孔介质的流动性能 | 第59页 |
·大孔介质的吸附性能 | 第59-62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动力学 | 第60-61页 |
·再生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新型大孔琼脂糖介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3-78页 |
·引言 | 第63-64页 |
·实验 | 第64-67页 |
·实验材料 | 第64页 |
·实验设备 | 第64页 |
·介质的制备 | 第64-65页 |
·交联和还原 | 第65页 |
·碳酸钙的去除 | 第65-66页 |
·介质的修饰 | 第66页 |
·介质的性能测试 | 第66-67页 |
·相对孔隙率 | 第66页 |
·修饰密度 | 第66页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 第66-67页 |
·吸附性能测试 | 第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7页 |
·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67-71页 |
·介质的CCD照片 | 第67-68页 |
·粒径分布 | 第68-69页 |
·介质的内部结构 | 第69-71页 |
·介质的特性 | 第71页 |
·介质的吸附性能 | 第71-77页 |
·静态吸附 | 第71-72页 |
·动力学 | 第72-73页 |
·介质的流动性能 | 第73-74页 |
·理论板当量高度 | 第74-75页 |
·穿透行为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大孔琼脂糖介质纯化蛋白质研究 | 第78-91页 |
·引言 | 第78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78-81页 |
·实验材料 | 第78-79页 |
·实验设备 | 第79页 |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79-80页 |
·蛋白质的保留行为实验中溶液的配制 | 第79页 |
·双组分穿透实验中溶液的配制 | 第79-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蛋白质的保留行为 | 第80页 |
·双组分穿透实验 | 第80-81页 |
·电泳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90页 |
·大孔介质中蛋白质的保留行为 | 第81-84页 |
·上样量的影响 | 第81-83页 |
·流速的影响 | 第83-84页 |
·大孔介质的穿透行为 | 第84-90页 |
·单组分穿透行为 | 第84-85页 |
·双组分穿透行为 | 第85-87页 |
·定量分析(色谱分析) | 第87-89页 |
·电泳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六章 高密度薄层介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91-104页 |
·引言 | 第91-92页 |
·实验 | 第92-96页 |
·实验材料 | 第92页 |
·实验设备 | 第92页 |
·介质的制备 | 第92-94页 |
·玻璃珠的筛分 | 第92页 |
·高密度薄层介质的制备 | 第92-93页 |
·介质的交联和还原 | 第93页 |
·亲和配基的修饰 | 第93-94页 |
·介质的性能测试 | 第94-96页 |
·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94-95页 |
·介质的吸附性能 | 第95-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2页 |
·介质的物化性能 | 第96-97页 |
·介质的CCD照片 | 第96页 |
·介质的粒径分布 | 第96-97页 |
·介质的吸附 | 第97-102页 |
·静态吸附 | 第97-98页 |
·动力学 | 第98-100页 |
·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再生 | 第101页 |
·穿透曲线 | 第101-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七章 高密度介质膨胀床的流体力学和粒径分布 | 第104-116页 |
·引言 | 第104-105页 |
·实验方法与设备 | 第105-108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05-106页 |
·实验材料 | 第105页 |
·设有取样口的膨胀床装置 | 第105-106页 |
·实验方法 | 第106-108页 |
·停留时间分布的分析 | 第106-107页 |
·介质膨胀性能的测定 | 第107页 |
·取样和检测 | 第107-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5页 |
·介质的膨胀性能 | 第108-109页 |
·流体混合特性 | 第109页 |
·粒径和密度分布 | 第109-113页 |
·介质分布的关联式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总结 | 第116页 |
·对以后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