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多年生豆科牧草论文

中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方品种SSR分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1 前言第7-11页
 1.1 紫花苜蓿国内外研究概况第7-11页
  1.1.1 紫花苜蓿的起源第7页
  1.1.2 紫花苜蓿的分布第7页
  1.1.3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的来源及发展第7-8页
  1.1.4 苜蓿的利用价值第8-9页
  1.1.5 分子标记技术在苜蓿中的研究进展第9-11页
   1.1.5.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种质渐渗研究第9-10页
   1.1.5.2 遗传连锁图谱的绘制第10页
   1.1.5.3 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0-11页
 1.2 微卫星标记研究进展第11页
2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12页
3 材料与方法第12-17页
 3.1 试验材料第12页
 3.2 试验器材与试剂第12-14页
  3.2.1 器材第12页
  3.2.2 试剂第12页
  3.2.3 引物第12-13页
  3.2.4 主要试剂及缓冲溶液的配制第13-14页
 3.3 试验方法第14-16页
  3.3.1 样本采集第14页
  3.3.2 DNA提取第14页
  3.3.3 DNA浓度和质量检测第14-15页
  3.3.4 SS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的优化第15页
  3.3.5 引物筛选第15页
  3.3.6 电泳检测PCR扩增产物第15-16页
  3.3.7 电泳结果数字化记录与多态性判断第16页
  3.3.8 标准分子量DNA(简写为M)与SSR分子量范围估测第16页
 3.4 SSR扩增带分析第16-17页
  3.4.1 扩增片段多态性第16页
  3.4.2 等位基因频率第16-17页
  3.4.3 平均杂合度第17页
  3.4.4 多态信息含量第17页
  3.4.5 聚类分析第17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7-39页
 4.1 模板DNA的纯度和浓度的检测第17-19页
 4.2 模板DNA降解程度的检测第19页
 4.3 紫花苜蓿SSR扩增因子优化结果第19-20页
 4.4 引物筛选结果第20页
 4.5 SSR扩增带的多态性第20-33页
  4.5.1 6对引物扩增带带型数据第20-32页
  4.5.2 6对引物在8个紫花苜蓿品种DNA样本中的SSR扩增总带数、特异带和特有带第32-33页
 4.6 品种内的DNA多态性第33-36页
  4.6.1 品种内的DNA多态性片段第33页
  4.6.2 品种内的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第33页
  4.6.3 品种内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第33-36页
   4.6.3.1 各品种的6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第33-35页
   4.6.3.2 品种内的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第35-36页
 4.7 品种间的DNA多态性第36-39页
  4.7.1 品种间的DNA多态性片段第36-37页
  4.7.2 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第37页
  4.7.3 品种间的基因分化系数第37页
  4.7.4 品种间的聚类关系第37-39页
5. 讨论第39-43页
 5.1 紫花苜蓿DNA的提取第39页
 5.2 微卫星PCR反应体系及循环条件的影响因素第39-40页
  5.2.1 模板浓度第39-40页
  5.2.2 TaqDNA聚合酶第40页
  5.2.3 dNTP第40页
  5.2.4 Mg~(2+)浓度第40页
  5.2.5 循环条件第40页
 5.3 影响银染效果的几个因素第40-41页
  5.3.1 染色时间第40页
  5.3.2 显色及停显第40-41页
  5.3.3 PCR产物上样量第41页
 5.4 关于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第41页
 5.5 品种内的遗传分析第41-42页
 5.6 品种间的遗传分析第42-43页
  5.6.1 基因分化系数第42-43页
  5.6.2 遗传距离第43页
6.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附录第48-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瓜(Cucumis Sativus L.)耐高温种质资源筛选及耐高温特性的研究
下一篇:猪特异制动麻醉复合剂的研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