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基本状况和重要意义 | 第10-19页 |
(一) 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预算管理体制基本框架 | 第10-12页 |
(二)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 第12-16页 |
(三) 建立新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意义 | 第16-19页 |
二、 对西方国家预算管理的借鉴分析 | 第19-26页 |
(一) 法国的预算管理 | 第19-21页 |
(二) 加拿大的预算编制与管理 | 第21-23页 |
(三) 对加强我国预算管理的几点启示 | 第23-26页 |
三、 预算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新的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6-38页 |
(一) 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26-27页 |
(二) 新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 第27-38页 |
1. 在预算的组织结构层面上,形成政府预算权力的有效制衡,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 | 第27-29页 |
2. 在预算管理范围上,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严格划分政府预算收支范围 | 第29-30页 |
3. 在预算的基本组织形式上,实行部门预算管理 | 第30-31页 |
4. 在预算编制方法上,采用科学先进的方法 | 第31-33页 |
5. 在预算执行环节,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核心的一套严密、规范的预算执行体系 | 第33-35页 |
6. 在预算管理运作程序上,实行标准预算周期制度 | 第35-36页 |
7. 在预算管理监督上,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 第36-37页 |
8. 在预算管理技术手段上,建立强大的计算机支持系统 | 第37-38页 |
四、 构建新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的配套措施和对策建议 | 第38-41页 |
(一) 积极推进相关法制建设,增强预算的法制性 | 第38页 |
(二) 进行政府预算收支分类改革 | 第38-39页 |
(三) 改革国库设置体系,实行财政独立管库 | 第39页 |
(四) 建立公共支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五) 按照经济周期规律,建立公共性后备周期预算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