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1 引言第14-2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4-16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6-21页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第16-19页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第19-20页
     ·城市化与国民生活第20-21页
   ·研究方法第21-22页
   ·论文结构安排与创新第22-26页
     ·论文结构与内容第22页
     ·创新之处第22-26页
2 城市化研究理论基础第26-65页
   ·城市化理论基础第26-41页
     ·城市含义第27-29页
     ·城市划分第29-31页
     ·城市化含义第31-34页
     ·城市化水平及其度量第34-38页
     ·城市化进程及规律第38-41页
   ·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基础第41-57页
     ·经济发展理论第41-45页
     ·经济增长理论第45-48页
     ·产业结构理论第48-50页
     ·国民生活相关理论第50-57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第57-65页
     ·非结构性建模方法第57-60页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第60-62页
     ·经济动态仿真方法第62-65页
3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数理模型分析第65-81页
   ·模型背景研究第65-69页
     ·理论流派第65-67页
     ·理论分析第67-69页
   ·数理模型构建与分析第69-79页
     ·制度约束和理论假设第69页
     ·模型建立与求解第69-79页
   ·数理模型的研究结论第79-81页
4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分析第81-92页
   ·数据来源第82页
   ·计量模型与分析第82-89页
     ·模型变量选择第82-83页
     ·相关性分析第83页
     ·平稳性检验第83-84页
     ·协整检验第84页
     ·误差修正模型第84-86页
     ·因果检验第86-87页
     ·脉冲响应函数第87-88页
     ·方差分解第88-89页
   ·计量模型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89-92页
     ·研究结论第89-90页
     ·政策建议第90-92页
5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协整分析第92-117页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第92-96页
     ·城市化与第一产业互动机制第93-94页
     ·城市化与第二产业互动机制第94-95页
     ·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机制第95-96页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关系分析第96-100页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分析第96-97页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分析第97-100页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动计量分析第100-114页
     ·模型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100页
     ·相关性分析第100-101页
     ·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与城市化协整分析第101-109页
     ·三次产业人员结构与城市化协整分析第109-114页
   ·研究结论第114-115页
   ·政策建议第115-117页
6 城市化与国民生活相关分析第117-139页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协整分析第117-125页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第119页
     ·数据来源及计量模型变量选择第119-120页
     ·计量经济模型第120-124页
     ·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互作用机制第124-125页
   ·城市化与贫困关联分析第125-136页
     ·贫困城市化第126页
     ·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第126-128页
     ·基于国际贫困线的城市化与贫困的关联分析第128-132页
     ·基于国家贫困线的城市化与贫困的关联分析第132-136页
     ·城市化与贫困关联分析研究小结第136页
   ·本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6-139页
7 合意城市化水平探讨及其经济动态仿真第139-150页
   ·合意城市化水平探讨第139-141页
     ·研究目的第139-140页
     ·数理模型分析第140-141页
   ·城市化经济动态仿真研究第141-148页
     ·研究目的第141-142页
     ·模型主体描述第142-143页
     ·环境参数和属性设置第143-144页
     ·仿真模型运行框架第144-145页
     ·仿真模型运行结果第145-147页
     ·仿真研究结论第147-148页
   ·合意城市化水平探讨及其经济动态仿真研究结论第148-150页
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50-157页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第150-155页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55-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4页
附录一 数据第164-168页
附录二 城市化仿真模型源程序第168-17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77-178页
后记第178-180页
详细摘要第180-206页

论文共2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ER2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7表达
下一篇:DNA弛豫动力学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