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细菌调查及对溶菌酶敏感性试验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综述一 奶牛乳房炎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综述二 AP-PCR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综述三 溶菌酶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9-21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 第19-21页 |
第3章 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1-31页 |
·试验动物 | 第21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乳样的采集 | 第21页 |
·BMT对奶样的检测 | 第21-22页 |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2-23页 |
·药物敏感试验 | 第23页 |
·耐药性与形态学分类 | 第23页 |
·结果 | 第23-28页 |
·讨论 | 第28-31页 |
第4章 40株奶牛乳房炎葡萄球菌的聚类分析 | 第31-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细菌DNA的提取 | 第31页 |
·DNA质量的检测 | 第31-32页 |
·AP-PCR分析 | 第32-33页 |
·结果 | 第33-35页 |
·讨论 | 第35-39页 |
第5章 4种溶菌酶样品对分离菌MIC测定 | 第39-53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MIC抑菌试验 | 第39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39-40页 |
·样品中酶含量的测定与抗生素的检测 | 第40页 |
·结果 | 第40-49页 |
·讨论 | 第49-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