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斜拉桥的历史及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我国古代的吊桥 | 第9页 |
·东南亚地区的原始藤竹索桥 | 第9-10页 |
·欧美国家近代斜拉桥的演变 | 第10-11页 |
·斜拉桥的发展 | 第11-12页 |
·斜拉桥的结构特点 | 第12页 |
·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索塔锚固区节段受力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索塔锚固区局部分析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斜拉桥索塔锚固结构形式 | 第16-23页 |
·斜拉桥索塔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 | 第16-19页 |
·索塔的结构形式 | 第16-17页 |
·索塔的组成 | 第17页 |
·索塔的截面形式 | 第17-19页 |
·索塔锚固区构造 | 第19-22页 |
·索塔锚固区节段的组成构造 | 第19页 |
·拉索锚固方式及构造 | 第19-22页 |
·索塔锚固区的受力特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23-41页 |
·引言 | 第23页 |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3-24页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24-29页 |
·混凝土的破坏曲面 | 第24-26页 |
·混凝土的破坏模型 | 第26-29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的选择 | 第29-31页 |
·分离式模型 | 第29-30页 |
·组合式模型 | 第30页 |
·整体式模型 | 第30-31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几种单元 | 第31-34页 |
·混凝土单元—SOLID65 | 第31-33页 |
·钢筋单元—LINK8 | 第33-34页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钢束的处理 | 第34-37页 |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ANSYS 中预应力钢束的处理方法 | 第35-37页 |
·关于复杂体的网格划分法 | 第37-41页 |
·自由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映射网格划分 | 第38页 |
·拖拉、扫略网格划分 | 第38-39页 |
·混合网格划分 | 第39页 |
·利用自由度耦合和约束方程 | 第39页 |
·利用子区模型等其它手段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斜拉桥整体结构静力分析 | 第41-53页 |
·工程概述 | 第41-42页 |
·材料、截面计算参数 | 第42-44页 |
·施工工况 | 第44-45页 |
·斜拉索索力及强制位移分析 | 第45-51页 |
·第一工况 | 第47-49页 |
·第二工况 | 第49-51页 |
·索塔自重作用下强制位移分析 | 第51页 |
·下塔柱强制位移分析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索塔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 | 第53-81页 |
·概述 | 第53页 |
·分析模型概述 | 第53-54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7页 |
·概述 | 第54-55页 |
·索力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55页 |
·预应力的处理 | 第55-57页 |
·仿真分析及结果 | 第57-79页 |
·纵桥向预应力钢束单独作用 | 第57-61页 |
·横桥向预应力钢束单独作用 | 第61-65页 |
·横桥向与纵桥向预应力钢束共同作用 | 第65-69页 |
·边跨索索力及偏位较大时,拉索和预应力钢束共同作用 | 第69-74页 |
·主跨索索力及偏位较大时,拉索和预应力钢束共同作用 | 第74-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六章 索塔下塔柱应力分析 | 第81-88页 |
·概述 | 第81-82页 |
·下塔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2-83页 |
·仿真分析及结果 | 第83-87页 |
·横桥向正应力分布 | 第83-84页 |
·纵桥向正应力分布 | 第84-85页 |
·第一主应力分布 | 第85-86页 |
·第三主应力分布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88页 |
·建议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