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9页 |
1 沙澧河流域暴雨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2 流域暴雨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3 本文研究使用的资料、方法和主要结论 | 第15-19页 |
·研究使用的资料 | 第15页 |
·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 | 第16-19页 |
第一章 沙澧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及2007年7月降水概况 | 第19-25页 |
·沙澧河流域简介 | 第19-20页 |
·沙澧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 第20页 |
·沙澧河流域暴雨的特点 | 第20-22页 |
·沙澧河流域洪水的特征 | 第22-23页 |
·2007年7月沙澧河流域降水概况 | 第23-24页 |
·两场大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两场大暴雨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分析 | 第25-36页 |
·环流背景分析 | 第25-27页 |
·"0705"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 | 第25-26页 |
·"0714"过程的环流形势演变 | 第26-27页 |
·主要影响系统分析 | 第27-33页 |
·中低空影响系统 | 第27-29页 |
·地面冷空气活动 | 第29-30页 |
·高低空急流分析 | 第30-33页 |
·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分析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物理量初步诊断分析 | 第36-56页 |
·动力条件分析 | 第36-46页 |
·涡度场 | 第36-38页 |
·散度场 | 第38-39页 |
·垂直速度 | 第39-40页 |
·垂直螺旋度分析 | 第40-46页 |
·垂直螺旋度的分布特征和大暴雨落区的关系 | 第40-45页 |
·垂直螺旋度的时空演变特征 | 第45-46页 |
·热力及稳定度分析 | 第46-48页 |
·假相当位温的水平分布 | 第46-47页 |
·对流性不稳定分析 | 第47-48页 |
·水汽条件分析 | 第48-54页 |
·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 第48-52页 |
·水汽来源分析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湿位涡诊断分析 | 第56-65页 |
·位涡的基本概念 | 第56-58页 |
·湿位涡分析 | 第58-64页 |
·等压面上湿正压项(MPV1)和湿斜压项(MPV2)的分布 | 第58-60页 |
·"干侵入"分析 | 第60-63页 |
·对称不稳定分析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湿Q矢量诊断分析 | 第65-71页 |
·湿Q矢量基本理论 | 第65-66页 |
·湿Q矢量和湿Q矢量散度与两场大暴雨落区和强度的关系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1-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1-73页 |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发表论文 | 第78页 |
获奖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