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研究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概述 | 第11-13页 |
一、定义 | 第11页 |
二、特征 | 第11-13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界定 | 第13-15页 |
一、定义 | 第13页 |
二、特征 | 第13-15页 |
第三节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的发展 | 第15-18页 |
一、法律制度的发展 | 第15-16页 |
二、司法实践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的价值取向 | 第18-22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的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一、对少数股东权益司法救济原则 | 第18页 |
二、司法干预与公司自治相平衡原则 | 第18-19页 |
三、鼓励起诉与制止滥诉相结合原则 | 第19-20页 |
四、法律移植与本国资源相结合原则 | 第20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中法院职能的目标价值 | 第20-22页 |
一、充分实现诉讼制度的价值 | 第20-21页 |
二、合理规范法院的自由裁量权 | 第21页 |
三、大力提高司法制度的可预见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域外法院在股东代表诉讼中职能比较分析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域外法院程序方面职能比较分析 | 第22-28页 |
一、原告资格 | 第22-24页 |
二、当事人诉讼地位 | 第24-25页 |
三、管辖权 | 第25-26页 |
四、前置程序 | 第26-27页 |
五、诉讼费用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域外法院实体方面职能比较分析 | 第28-35页 |
一、诉因审查 | 第28-29页 |
二、审查判断标准 | 第29-31页 |
三、中止、和解、撤诉与终止 | 第31-33页 |
四、诉讼结果归属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法院在股东代表诉讼中职能 | 第35-60页 |
第一节 法院职能规范化立法模式 | 第35-36页 |
一、在民事诉讼法中规范 | 第35-36页 |
二、以司法解释先行规范 | 第36页 |
三、确立强制性规范地位 | 第36页 |
第二节 完善法院的立案职能 | 第36-44页 |
一、原告资格 | 第36-39页 |
二、诉讼请求 | 第39-40页 |
三、管辖权 | 第40-41页 |
四、当事人诉讼地位 | 第41-42页 |
五、诉讼费用 | 第42-43页 |
六、诉讼时效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完善法院的审理职能 | 第44-49页 |
一、审查判断标准 | 第44-47页 |
二、证据规则 | 第47-48页 |
三、其他方面问题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完善法院的裁判职能 | 第49-56页 |
一、程序裁定 | 第49-52页 |
二、实体判决 | 第52-55页 |
三、既判力 | 第55-56页 |
第五节 完善法院在特殊程序中职能 | 第56-60页 |
一、前置程序 | 第56-57页 |
二、特别诉讼委员会 | 第57-58页 |
三、紧急制止令程序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