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Cervus nippon)DRB基因的遗传特性、多态性及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MHC基因 | 第13-21页 |
·MHC 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 | 第13-15页 |
·MHC基因多态性产生和保持机制 | 第15-19页 |
·MHC基因多态性的应用 | 第19-21页 |
·梅花鹿产茸性状的研究 | 第21-24页 |
·茸鹿养殖的现状 | 第21-22页 |
·梅花鹿的饲养管理 | 第22页 |
·梅花鹿的遗传管理 | 第22-24页 |
·MHC基因与产茸性状相关研究的可行性 | 第24-27页 |
·MHC基因与第二性征 | 第24-25页 |
·MHC基因标记产茸性状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2 梅花鹿DRB基因的准确分型 | 第27-45页 |
·前言 | 第27-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4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8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8页 |
·DNA提取 | 第28-29页 |
·PCR扩增 | 第29-30页 |
·产物电泳检测 | 第30页 |
·DRB等位基因分型 | 第30-32页 |
·T-A克隆 | 第32-34页 |
·DNA测序 | 第3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4页 |
·结果 | 第34-42页 |
·DNA提取 | 第34-35页 |
·PCR扩增 | 第35-36页 |
·SSCP分析 | 第36-37页 |
·目的片段的二次扩增 | 第37-38页 |
·二次扩增产物的SSCP分析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的回收纯化 | 第39-40页 |
·测序 | 第40-42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2-45页 |
3 梅花鹿DRB基因的遗传特性 | 第45-56页 |
·前言 | 第45-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DNA样品的准备 | 第46页 |
·PCR扩增 | 第46页 |
·电泳检测及测序 | 第46页 |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结果 | 第47-51页 |
·线粒体DNA | 第47页 |
·DRB等位基因 | 第47-5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1-56页 |
·DRB基因的多态性 | 第51-52页 |
·DRB基因的数目 | 第52-54页 |
·鹿科动物DRB基因的系统发育 | 第54-56页 |
4 梅花鹿DRB基因的快速分型法 | 第56-62页 |
·前言 | 第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引物设计 | 第57-58页 |
·引物有效性检测 | 第58页 |
·结果 | 第58-59页 |
·引物的退火温度 | 第58页 |
·引物的有效性检测 | 第58-59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9-62页 |
5 梅花鹿DRB基因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 | 第62-75页 |
·前言 | 第6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62页 |
·产茸性状 | 第62-64页 |
·DRB等位基因分型 | 第64页 |
·DRB基因与产茸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64页 |
·结果 | 第64-70页 |
·DRB等位基因分型 | 第64-68页 |
·DRB基因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 | 第68-7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0-75页 |
·圈养梅花鹿DRB基因的多态性 | 第70-72页 |
·DRB基因与产茸性状的相关性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0页 |
附录 | 第90-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