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3-28页 |
| ·概述 | 第13-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 ·混凝土破坏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无网格理论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带裂地下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5-28页 |
| 第2章 Kriging插值无网格方法 | 第28-49页 |
| ·前言 | 第28-30页 |
| ·滑动Kriging插值无网格理论 | 第30-38页 |
| ·滑动Kriging插值的基本原理(Lam,2003;樊成,2007) | 第30-34页 |
| ·二维离散方程推导 | 第34-36页 |
| ·数值积分方法 | 第36-37页 |
| ·实现过程 | 第37-38页 |
| ·Kriging无网格方法与FEM、EFGM的比较 | 第38-39页 |
| ·Kriging无网格方法与FEM | 第38-39页 |
| ·Kriging无网格方法与EFG | 第39页 |
| ·数值实例 | 第39-48页 |
| ·悬臂梁受集中力作用 | 第39-43页 |
| ·厚壁圆筒内壁受均布压力 | 第43-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3章 混凝土裂缝扩展的Kriging无网格模拟 | 第49-67页 |
| ·前言 | 第49-50页 |
| ·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研究 | 第50-53页 |
| ·试验研究 | 第51-52页 |
| ·理论解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 第52-53页 |
| ·无网格裂缝模型研究 | 第53-56页 |
| ·无网格虚拟裂缝模型 | 第54-55页 |
| ·无网格弥散裂缝模型 | 第55页 |
| ·无网格组合裂缝模型 | 第55-56页 |
| ·基于Kriging无网格法的组合裂缝模型 | 第56-61页 |
| ·裂缝边界处理 | 第56-57页 |
| ·断裂准则及裂缝扩展步长 | 第57-58页 |
| ·断裂过程区模拟 | 第58-60页 |
| ·裂缝的生成和扩展 | 第60-61页 |
| ·算例分析 | 第61-65页 |
| ·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4章 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 | 第67-78页 |
| ·前言 | 第67-68页 |
| ·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研究 | 第68-71页 |
| ·经验判断法 | 第68-69页 |
| ·基于断裂力学的评估方法 | 第69页 |
| ·基于规范的评估方法 | 第69-70页 |
| ·基于可靠度的评估方法 | 第70-71页 |
| ·带裂地下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 | 第71-72页 |
| ·钢筋单元引入 | 第71页 |
| ·带裂地下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 第71-72页 |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72-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 附录A 平面线段相互关系判断 | 第88-90页 |
| (1) 快速排斥试验 | 第88页 |
| (2) 跨立试验 | 第88-90页 |
| 附录B 源程序 | 第90-96页 |
| (1) 裂缝节点类 | 第90-91页 |
| (2) 单元类 | 第91-92页 |
| (3) 数值分析类 | 第92-93页 |
| (4) 形函数类(Kriging插值) | 第93-96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