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北京明长城分布现状及其损毁保护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9页
     ·北京长城保护现状第8-9页
     ·北京长城管理现状第9页
     ·长城遥感调查的必要性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待解决的问题第10-11页
   ·论文的数据统计第11-12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8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长城分布现状第12页
     ·长城损毁情况第12页
     ·长城保护带划分第12-13页
     ·长城保护对策第13页
   ·研究步骤第13-14页
     ·概查第13页
     ·详查第13-14页
     ·补查第14页
   ·技术方法第14-16页
     ·RS在长城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第14-15页
     ·GIS在长城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第15-16页
     ·GPS在长城遥感调查中的应用第16页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三章 长城信息遥感提取方法研究第18-28页
   ·数据的选取和技术流程第18-19页
   ·长城信息提取的原理第19-21页
     ·长城遥感信息提取原理第19-20页
     ·SPOT5上长城及其背景地物光谱分析第20-21页
   ·长城信息提取的方法第21-26页
     ·“类长城地物”的提取第21-23页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长城第23-25页
     ·形状指数分析第25-26页
   ·提取精度分析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28页
第四章 北京明长城分布现状研究第28-36页
   ·长城分布现状第28-31页
     ·北京长城分布概况第28-29页
     ·长城长度和城台数统计第29-30页
     ·与1984年调查结果对比第30-31页
     ·问题讨论第31页
   ·长城周边村庄分布现状第31-33页
   ·长城周边土地利用现状第33-36页
第五章 北京明长城损毁情况分析第36-48页
   ·长城损毁现状第36-39页
     ·长城损毁等级标准第36-37页
     ·长城损毁等级划分结果第37-39页
   ·长城损毁变化分析第39-44页
     ·比较2004年长城损毁与1984年长城损毁第39-41页
     ·20年来北京长城严重损毁段落研究第41-44页
   ·长城损毁成因分析第44-48页
     ·自然损毁因素分析第44页
     ·人为损毁因素分析第44-46页
     ·北京长城损毁规律第46-48页
第六章 北京明长城保护带划分第48-54页
   ·划分依据第48页
   ·划分方法第48-51页
     ·方法原理第48页
     ·划分步骤第48-50页
     ·缓冲区半径模型的确立第50-51页
   ·划分结果第51-54页
第七章 明长城保护对策第54-56页
 (1)建立北京长城保护数据库第54页
 (2)明确各级政府保护长城的职责第54页
 (3)明确长城管理使用单位的责任和权力第54页
 (4)保护长城周遍生态环境第54页
 (5)持续对长城进行监测第54页
 (6)增加资金投入第54-55页
 (7)在有效保护长城的同时合理开发长城第55-56页
结论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1第59-65页
附录2第65-69页
附录3第69-72页
致谢词第72-73页
附图第73-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提供电信增值服务的上市公司之比较研究:财务视角
下一篇:集邮品设计的文化性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