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论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南阳市)生态环境综合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22页
   ·研究目的、意义和选题依据第11-13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论文选题依据第12-13页
   ·研究现状第13-18页
     ·环境生态学的形成及发展第13-14页
     ·生态环境的概念第14-15页
     ·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质量第15-16页
     ·生态环境退化第16-17页
     ·研究区工作程度第17-18页
   ·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系统论第18-19页
   ·研究思路、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1页
   ·论文工作量统计第21-22页
2 研究区概况第22-37页
   ·研究区工作范围的选取第22页
   ·南阳市区域概况第22-28页
     ·自然地理第22-27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7-28页
   ·水源区基本情况第28-33页
     ·自然经济第28-29页
     ·地质背景第29-33页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33-37页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经济的影响第33-34页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环境的影响第34-36页
     ·中线工程对水源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第36-37页
3 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研究第37-68页
   ·南阳市生态环境现状第37-50页
     ·水资源状况第37-40页
     ·土地利用现状第40-43页
     ·土壤性状及水土流失第43-45页
     ·生物资源现状第45-47页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第47-49页
     ·自然灾害第49-50页
   ·水源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第50-66页
     ·水源区水环境状况第50-52页
     ·水源区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第52-53页
     ·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第53-55页
     ·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第55-59页
     ·水源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第59-66页
   ·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第66-68页
     ·自然因素第66-67页
     ·人为因素第67-68页
4 水源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第68-104页
   ·水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第68-75页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第68页
     ·技术方法及遥感图像处理第68-71页
     ·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第71-72页
     ·人机交互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第72-73页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第73-75页
   ·水源区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功能评价第75-85页
     ·评价目的第75-76页
     ·评价内容第76页
     ·评价方法第76页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第76-81页
     ·生态功能评价第81-83页
     ·生态功能分区研究第83-85页
   ·水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第85-104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标准第85-86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介绍第86-88页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第88-90页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评价第90-99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析第99-104页
5 水源区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第104-116页
   ·生态环境预警的概念第104-105页
   ·国内外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研究现状第105-107页
   ·生态环境安全预警的原理第107-108页
   ·预警的主要类型第108-110页
   ·预警研究方法第110-112页
   ·水源区生态环境预警实证研究第112-116页
     ·预警的技术路线第113页
     ·预警时段的确定和资料的收集第113页
     ·生态因子预测年(2010 和2020 年)分值的确定第113-115页
     ·预警结果分析第115-116页
6 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与保障措施第116-121页
   ·加强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第116-118页
     ·控制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第116-118页
     ·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第118页
     ·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第118页
   ·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第118-121页
     ·建立健全水源区生态环境法制和体制管理第118-119页
     ·建立水源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经济保障机制第119-120页
     ·加大对水源区城镇基础建设投入第120页
     ·加强水源区水质和生态环境监测手段第120页
     ·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宣传与公众参与第120-121页
7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建议第121-123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第121-122页
   ·建议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附录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气净化用铜锰氧化物的研究
下一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以重庆市北碚区社区矫正试点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