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地震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成像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多波旅行时联合层析成像研究现状第13页
   ·射线追踪发展历程第13-16页
     ·传统的射线追踪方法第14页
     ·目前流行的基于网格单元扩展的方法第14-16页
   ·地震初至与反射波旅行时成像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第17-18页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法及其改进第19-32页
   ·旅行时线性插值的基本原理第19-21页
   ·旅行时线性插值的实现方法第21-23页
   ·传统LTI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第23-29页
     ·问题一及改进方法第23-26页
     ·问题二及改进方法第26-29页
   ·复杂模型测试第29-31页
     ·Marmousi模型第29-30页
     ·SEG盐丘模型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分区多步旅行时线性插值多波模拟第32-47页
   ·分区多步计算的思想第32-36页
     ·模型建立第32-33页
     ·模型分区第33-35页
     ·多步计算的实现方法第35-36页
   ·二维层状介质多次反射波模拟第36-39页
     ·多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路径第36-37页
     ·误差分析第37-38页
     ·不同类型的多次反射波射线路径追踪第38-39页
   ·二维层状多次透射、转换、一次反射波模拟第39-43页
     ·多次透射、转换、一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路径第39-41页
     ·误差分析第41-42页
     ·不同类型的多次透射、转换、一次反射波射线路径追踪第42-43页
   ·MARMOUSI模型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第43-45页
     ·Marmousi模型一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路径追踪第43-44页
     ·Marmousi模型多次反射波波前模拟及射线路径追踪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四章 地震波旅行时层析基本原理及反演方法第47-60页
   ·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的基本原理第47-50页
     ·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的理论基础——Radon变换第47-48页
     ·地震旅行时层析成像实现的基本原理第48-50页
   ·LSQR算法第50-54页
     ·LSQR基本算法第50-54页
     ·迭代停止准则第54页
   ·旅行时层析反演的混定特点及处理技术第54-56页
     ·地震旅行时层析的混定特点第55页
     ·处理技术第55-56页
   ·多尺度渐进反演策略第56-57页
   ·模型参数加权及正则化技术第57-59页
     ·模型和数据加权第57-58页
     ·正则化和平滑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资料测试及分析第60-95页
   ·地面观测系统第60-73页
     ·模型一:断层、不规则界面组合层状模型第60-64页
     ·模型二:倾斜界面、不规则界面组合层状模型第64-69页
     ·模型三:断层、不规则界面、倾斜界面组合层状模型第69-73页
   ·井间观测系统第73-79页
     ·多次波正演模拟第73-74页
     ·初至波与反射波旅行时联合层析反演试验第74-79页
   ·井地观测系统第79-88页
     ·零偏VSP第79-80页
     ·非零偏VSP第80-83页
     ·Walkaway VSP第83-88页
   ·实际资料测试第88-93页
     ·某油田非零偏VSP资料试算第88-90页
     ·某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试算第90-93页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论及下一步计划第95-98页
   ·研究成果及主要结论第95-96页
     ·主要成果及结论第95-96页
     ·成果的创新点第96页
   ·下一步工作计划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以北洛河流域为例
下一篇:双差地震定位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