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抢劫罪若干问题探讨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前言第7页
第一章 抢劫罪的基本构成第7-24页
 一、抢劫罪的概念第7-8页
 二、抢劫罪的构成特征第8-16页
  (一) 客体特征第8-10页
  (二) 客观特征第10-14页
  (三) 主体特征第14-15页
  (四) 主观特征第15-16页
 三、强行侵占非法财物行为的定性探讨第16-19页
 四、抢劫欠条的性质探讨第19-21页
 五、抢劫罪行为对象的经济价值探讨第21-22页
 六、抢劫家庭成员或近亲属的定性探讨第22-23页
 七、未成年人暴力劫财案件的性质探讨第23-24页
第二章 抢劫罪法定加重情节的认定第24-44页
 一、关于入户抢劫第24-27页
  (一) "户"的含义第24-25页
  (二) 实践中确定入户抢劫中"户"要注意的四个问题第25-26页
  (三) 入户抢劫的认定第26-27页
 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第27-31页
  (一)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基本特征第27-28页
  (二) 几种特殊情形的认定第28-31页
 三、关于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第31页
 四、关于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第31-32页
 五、关于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第32-36页
  (一) 抢劫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第32-33页
  (二) 抢劫"致人死亡"的探讨第33-36页
 六、关于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第36-37页
 七、关于持枪抢劫第37-38页
 八、关于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第38页
 九、关于加重情节犯未遂情节的探讨第38-41页
 十、关于加重情节适用死刑的探讨第41-44页
  (一) 对抢劫犯罪所有加重情节都适用死刑不具有合理性第41-44页
  (二) 司法实践中,我国一直贯彻"少杀慎杀"的指导思想第44页
第三章 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第44-58页
 一、关于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的认定第45-51页
  适用的前提条件第45-48页
  适用的客观条件第48-49页
  适用的主观条件第49-51页
 二、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行为处在犯罪的未遂或预备、中止形态,能否转化为抢劫罪的探讨第51-52页
 三、关于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的共犯认定探讨第52-53页
 四、关于入户或者在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入户抢劫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探讨第53-58页
  (一) 关于入户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入户抢劫的探讨第54-55页
  (二) 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探讨第55-58页
结论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保险法的近因原则
下一篇:基于并行迭代的植物形态分形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