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猪细小病毒的形态特征 | 第9页 |
·猪细小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基因组DNA | 第9-10页 |
·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 | 第10页 |
·猪细小病毒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病毒的分离鉴定: | 第11页 |
·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 | 第11页 |
·中和试验 | 第11页 |
·对流免疫电泳 | 第11页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第11-12页 |
·银加强胶体金技术 | 第12页 |
·单克隆抗体技术 | 第12页 |
·乳胶凝集试验 | 第12页 |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 第12页 |
·核酸探针技术 | 第12-13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13页 |
·猪细小病毒的疫苗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传统疫苗 | 第13-14页 |
·基因工程疫苗 | 第14-15页 |
·PET原核表达系统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31页 |
·毒株与细胞 | 第17页 |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17页 |
·实验中所需要的主要试剂 | 第17-20页 |
·细胞培养所需要的主要试剂 | 第17页 |
·DNA提取所需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PCR所用主要试剂 | 第18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所用试剂 | 第18-19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需试剂 | 第19页 |
·Western-blotting所需要的主要试剂 | 第19页 |
·主要试剂溶液的配置方法 | 第19-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PPV抗原的制备 | 第21-22页 |
·细胞毒的增殖与收获 | 第21页 |
·血凝试验 | 第21-22页 |
·动物接种试验 | 第22页 |
·PPV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2页 |
·细胞毒的核酸提取 | 第22页 |
1.传统病毒核酸提取方法 | 第22页 |
2.煮沸法 | 第22页 |
·组织提取 | 第22页 |
·目的片段NS1的原核表达 | 第22-26页 |
·原核表达载体PET32-NS1的构建 | 第22-25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5-26页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26-28页 |
·目的蛋白的SDS-PAGE电泳 | 第26-27页 |
·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27-28页 |
1.猪细小病毒多价血清的制备(兔抗PPV免疫血清的制备) | 第27页 |
2.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27-28页 |
·重组质粒PcDNA-NS1的构建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PUC19-NS1的构建 | 第29页 |
·重组质粒pcDNA-NS1的构建 | 第29页 |
·重组质粒PcDNA-VP2的构建 | 第29-30页 |
·结构基因VP2的扩增 | 第29页 |
·重组质粒pcDNA-VP2的构建 | 第29-30页 |
·实验动物的分组免疫及中和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30-31页 |
·实验动物分组及免疫 | 第30页 |
·中和试验 | 第30-31页 |
3.实验结果 | 第31-40页 |
·PPV抗原的制备 | 第31-32页 |
·细胞接种试验 | 第31页 |
·动物接种试验 | 第31-32页 |
·目的片断NS1的诱导表达 | 第32-33页 |
·目的片断NS1的扩增结果 | 第32页 |
·重组表达质粒PET32-NS1的双酶切鉴定 | 第32-33页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33-35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SDA-PAGE电泳 | 第33-34页 |
·目的蛋白的Westeirn-blotting检测 | 第34-35页 |
·真核表达载体PcDNA-NS1的构建 | 第35-36页 |
·重组克隆质粒PUC19-NS1的双酶切鉴定 | 第35页 |
·重组质粒pcDNA-NS1的双酶切鉴定 | 第35-36页 |
·真核表达载体PcDNA-VP2的构建 | 第36-37页 |
·VP2基因的PCR扩增 | 第36-37页 |
·重组质粒pcDNA-VP2的酶切鉴定 | 第37页 |
·抗体中和效价的测定 | 第37-40页 |
·病毒半数感染量(TCID_(50))测定 | 第37-38页 |
·血清中和试验结果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5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