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一、对我国现行“反黑”刑事立法的反思 | 第10-30页 |
(一)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 | 第10-18页 |
1、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关联 | 第10-12页 |
2、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的四大要素 | 第12-14页 |
3、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的区别 | 第14页 |
4、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规律 | 第14-15页 |
5、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探析 | 第15-18页 |
(二) 中国大陆能否产生黑社会组织和黑社会组织犯罪 | 第18-25页 |
1、否定论者的理由 | 第19-20页 |
2、肯定论者的理由 | 第20-21页 |
3、笔者的观点 | 第21-25页 |
(三) 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历史和现状 | 第25-27页 |
(四) 当前惩治黑社会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27-30页 |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第27-28页 |
2、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 | 第28页 |
3、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 第28-29页 |
4、洗钱罪 | 第29-30页 |
二、世界各国和地区“反黑”刑事立法比较研究 | 第30-40页 |
(一) 各国和地区相关刑事立法 | 第31-34页 |
1、意大利 | 第31页 |
2、美国 | 第31-32页 |
3、日本 | 第32页 |
4、中国香港地区 | 第32-33页 |
5、中国台湾地区 | 第33-34页 |
(二) 各国和地区惩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特点 | 第34-40页 |
1、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构成要件的特点 | 第34页 |
2、刑事制裁方面的特点 | 第34-36页 |
3、关于打击、防范有组织犯罪渗透合法经济领域的特点 | 第36-38页 |
4、反“洗钱”的特点 | 第38-40页 |
三、完善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构想 | 第40-50页 |
(一) 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缺陷 | 第40-43页 |
1、缺乏超前性 | 第40-41页 |
2、缺乏完备性 | 第41页 |
3、缺乏配套性 | 第41-42页 |
4、缺乏针对性 | 第42页 |
5、刑罚设置明显偏轻 | 第42-43页 |
(二) 完善我国“反黑”刑事立法 | 第43-50页 |
1、增设有关新罪,对现有罪名进行补充修改,使刑法具有适度的超前性 | 第43-44页 |
2、修改现行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法定刑,提高量刑幅度 | 第44页 |
3、增加没收财产刑 | 第44-45页 |
4、增加规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 第45页 |
5、构建“反黑”司法程序 | 第45-47页 |
6、加强国际司法合作 | 第47-48页 |
7、洗钱罪的完善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