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4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四、名词界定 | 第12-14页 |
一、美国师范教育的“先声” | 第14-18页 |
(一) 历史回顾:殖民地时期的教师 | 第14-15页 |
(二) 美国师范教育的萌芽 | 第15-18页 |
1. 文实中学的“师资训练班” | 第15-16页 |
2. 导生制”的盛行(Monitorial school) | 第16-18页 |
二、美国师范教育的产生和确立 | 第18-30页 |
(一) 美国师范教育产生的历史原因 | 第18-21页 |
(二) 美国师范教育的产生 | 第21-23页 |
1. 私立师范教育机构的产生 | 第21-22页 |
2. 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产生 | 第22-23页 |
(三) 美国师范教育的确立 | 第23-30页 |
1. 师范学校的大发展 | 第23-24页 |
2. 师资培养的规范化 | 第24-26页 |
3. 确立期师范教育的特点 | 第26-30页 |
三、美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定型(上) | 第30-42页 |
(一) 高等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 | 第30-33页 |
(二) 师资培训规格的提升 | 第33-37页 |
1. “阶梯式”师范教育的建立 | 第33页 |
2. 师范生入学标准的提高 | 第33-34页 |
3. 师范学院课程设置的变革 | 第34-37页 |
(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 | 第37-39页 |
(四) 教师薪金标准的调整 | 第39-42页 |
四、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定型(下) | 第42-53页 |
(一) 教师教育培养机构的变更 | 第42-43页 |
(二) 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 | 第43-50页 |
1. “学者型”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 第43-47页 |
2. “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 第47-50页 |
(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改进 | 第50-51页 |
(四) 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增强” | 第51-53页 |
五、美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 第53-65页 |
(一) 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 | 第53-54页 |
(二) 教师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 第54-56页 |
(三)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 | 第56-60页 |
(四) 教师教育的最新动向 | 第60-65页 |
1. 教师教育的一体化 | 第60-63页 |
2. 教师待遇的逐步提高 | 第63-65页 |
六、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 第65-73页 |
(一) 美国教师教育的经验 | 第65-70页 |
1. 强调教师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地位 | 第65-66页 |
2. 强调教师教育质量,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 第66-67页 |
3. 强调教育实习,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 第67-69页 |
4. 强调教育立法及教师专业组织的推动作用 | 第69-70页 |
(二) 美国教师教育的教训 | 第70-73页 |
1.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 第70-71页 |
2. 教师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附表 | 第7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3页 |
后记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