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胺苯磺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 磺酰脲类除草剂简介第11-17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方式和选择机理第11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检测方法第11-15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提取净化方法第12-13页
     ·仪器检测方法第13-14页
     ·生物测定法第14-15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环境中的降解方式第15-16页
     ·化学水解第15页
     ·微生物降解第15-16页
     ·光降解第16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应用现状第16页
   ·磺酰脲类除草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第16-17页
 2 胺苯磺隆的性质及其特点第17-18页
   ·胺苯磺隆的理化性质第17页
   ·国内胺苯磺隆应用范围及特点第17-18页
   ·胺苯磺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第18页
 3 农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概况第18-24页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第19-20页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机理第20页
   ·农药微生物降解研究的基本方法第20-22页
     ·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第20页
     ·微生物降解农药的途径第20-21页
     ·微生物降解农药发展新趋势第21-22页
   ·微生物降解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2-23页
     ·与微生物降解有关的环境条件研究第23-24页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胺苯磺隆残留生物测定分析法研究第25-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试剂与材料第25页
     ·供试药剂第25页
     ·试验器材第25页
   ·试验方法第25-26页
     ·药剂配制及处理设置第26页
     ·水稻培养及测量第26页
     ·计算方法第2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6-29页
   ·胺苯磺隆对不同水稻品种及水稻各生长量的敏感度测定第26-28页
   ·制作胺苯磺隆的标准曲线第28-2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29-30页
第三章 胺苯磺隆降解菌的筛选研究第30-3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供试器材第30页
   ·试验方法第30-31页
     ·土样采集第30页
     ·培养基制作第30-31页
   ·试验方法第31-32页
     ·分离微生物第31页
     ·测试胺苯磺隆对所分离微生物的影响第31-32页
     ·测试筛选出的微生物能否以胺苯磺隆作为唯一氮源进行生长第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分离微生物的数量与特点第32页
   ·分离微生物对胺苯磺隆的耐药性第32-34页
   ·胺苯磺隆作为唯一氮源的生长试验结果第3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34-35页
第四章 微生物F2、F3降解胺苯磺隆的效率测定研究第35-4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5-38页
   ·试剂和材料第35页
     ·供试菌株第35页
     ·试验器材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8页
     ·测定F2、F3两种微生物发酵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35-36页
     ·高压蒸汽灭菌操作对胺苯磺隆的影响评价第36-37页
     ·微生物F2、F3对胺苯磺隆的降解效应研究第37-38页
     ·胺苯磺隆降解动态研究第38页
 2 结果及分析第38-43页
   ·测定F2、F3两种微生物发酵液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38-39页
   ·高压蒸汽灭菌操作对胺苯磺隆的影响第39-40页
   ·真菌F2、F3对胺苯磺隆的降解效应第40-41页
     ·初步估计发酵液中胺苯磺隆浓度第40页
     ·真菌F2、F3降解效应测定第40-41页
   ·胺苯磺隆降解动态研究第41-43页
     ·真菌F2降解胺苯磺隆降解动态如下图:第41-42页
     ·真菌F3降解胺苯磺隆动态:第42-43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3-45页
第五章 F2、F3菌株降解胺苯磺隆特性研究第45-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5-46页
   ·供试药剂第45页
     ·试验器材第45页
   ·试验方法第45-46页
     ·胺苯磺隆在不同pH条件下水解速率测定第45-46页
     ·对第三章中所获得的真菌F2、F3、F6菌株进行培养过程中的pH值变化测定第46页
 2 结果及分析第46-48页
   ·胺苯磺隆在不同pH条件下降解速率测定第46-47页
   ·真菌F2、F3、F6在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第47-48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8-49页
   ·胺苯磺隆在不同pH条件下降解测定第48页
   ·真菌F2、F3、F6培养过程中的pH变化第48页
   ·真菌对胺苯磺隆的降解效应推测第48-49页
全文总结第49-51页
 1 本研究的结论第49页
 2 未来工作计划第49-51页
   ·建立利用仪器检测胺苯磺隆的方法第49页
   ·探讨两种真菌降解胺苯磺隆的最佳培养条件第49页
   ·确定土培以及室内盆栽条件下真菌F2、F3对胺苯磺隆的降解效果第49-50页
   ·鉴定两种真菌在生物学上的分类地位并对降解机理进一步探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干语词式书写及其正词法研究
下一篇:论侵权行为适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