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极限承载力计算及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课题的引出 | 第9-13页 |
·火灾的危害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建筑结构的火安全设计 | 第13-14页 |
·建筑的耐火 | 第13-14页 |
·建筑防火设计 | 第14页 |
·结构抗火设计 | 第14页 |
·耐火、防火和抗火的区别和联系 | 第14页 |
·国内外建筑结构抗火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4-19页 |
·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 | 第14-16页 |
·建筑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第16-18页 |
·钢筋混凝土构件高温承载力的计算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温度场分析 | 第21-40页 |
·概述 | 第21页 |
·高温下材料的热工性能 | 第21-25页 |
·高温下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22-23页 |
·高温下钢筋的热工性能 | 第23-25页 |
·非线性瞬态温度场分析 | 第25-28页 |
·热传导方程及定解条件 | 第25-27页 |
·用ANSYS分析非线性瞬态温度场 | 第27-28页 |
·梁截面温度场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2页 |
·升温曲线 | 第28-29页 |
·骨料种类 | 第29页 |
·截面尺寸 | 第29-31页 |
·受火时间 | 第31-32页 |
·等温线位置的确定 | 第32-40页 |
·不同耐火极限下温度图表的制定 | 第32-35页 |
·300℃和800℃等温线位置的确定 | 第35-36页 |
·钢筋温度的确定 | 第36-40页 |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极限承载力实用计算方法 | 第40-62页 |
·钢筋混凝土梁在高温下的破坏形式 | 第40-41页 |
·适筋破坏 | 第40页 |
·超筋破坏 | 第40-41页 |
·基本假定 | 第41页 |
·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41-49页 |
·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41-46页 |
·钢筋的高温性能 | 第46-49页 |
·混凝土抗火等效截面的确定 | 第49-51页 |
·钢筋的高温强度简化模型 | 第51-52页 |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状态计算 | 第52-57页 |
·界限受压区高度 | 第52-54页 |
·受拉区高温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 第54-56页 |
·受压区高温截面的极限弯矩 | 第56-57页 |
·结构参数对抗火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57-62页 |
·梁截面几何尺寸 | 第57-59页 |
·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第59-60页 |
·保护层厚度 | 第60页 |
·纵筋配筋率 | 第60-61页 |
·配置受压钢筋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抗火设计方法研究 | 第62-81页 |
·现有抗火设计方法评述 | 第62-65页 |
·结构抗火极限状态及抗火设计要求 | 第65-67页 |
·结构在火灾下的极限状态 | 第65-66页 |
·结构抗火设计要求 | 第66-67页 |
·室内火灾当量标准升温时间的确定 | 第67-70页 |
·火灾荷载 | 第67-68页 |
·当量标准升温时间的确定 | 第68-70页 |
·结构抗火设计时荷载效应组合 | 第70-71页 |
·抗力取值 | 第70页 |
·荷载效应组合 | 第70-71页 |
·钢筋混凝土梁高温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71-72页 |
·高温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计算 | 第72-74页 |
·抗火设计步骤 | 第74-75页 |
·计算实例 | 第75-81页 |
·计算当量标准升温时间 | 第76-77页 |
·常温下钢筋混凝土梁设计 | 第77-78页 |
·温度场计算及等效截面的确定 | 第78-79页 |
·高温极限承载力计算 | 第79页 |
·耐火稳定性验算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