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苜蓿的营养价值及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9-13页 |
·苜蓿的营养价值 | 第9-11页 |
·苜蓿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反刍动物日粮组合效应的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概念 | 第13-15页 |
·组合效应产生的原因 | 第15-18页 |
·反刍动物饲料间组合效应的衡量指标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试验动物与饲养 | 第21页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试验日粮 | 第21-22页 |
·培养管的准备和发酵底物的称取 | 第22页 |
·人工瘤胃装置 | 第22页 |
·培养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测定步骤 | 第22-23页 |
·测试指标与方法 | 第23-24页 |
·产气量(GP)的测定 | 第23页 |
·pH值的测定 | 第23页 |
·干物质消失率 | 第23页 |
·NH_3—N浓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VFA的测定 | 第24页 |
·MCP的测定 | 第24页 |
·DM、NDF、ADF瘤胃降解率 | 第24页 |
·数据统计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7页 |
·苜蓿、玉米秸秆、精料补充料的组合效应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25-30页 |
·PH值、NH_3—N浓度、MCP浓度、干物质消失率和粗纤维降解率 | 第25-27页 |
·苜蓿、玉米秸秆、精料补充料的组合效应对体外发酵VFA的影响 | 第27-28页 |
·苜蓿、玉米秸秆、精料补充料的组合效应对体外发酵产气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全混合日粮的体外发酵培养效果的综合评价 | 第29-30页 |
·苜蓿、玉米秸秆组合效应的比较 | 第30-31页 |
·通过各体外发酵参数方差分析评价苜蓿和玉米秸秆的组合效应 | 第30-31页 |
·通过多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评价苜蓿和玉米秸秆的组合效应 | 第31页 |
·苜蓿与玉米秸秆组成比例一致,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的组合效应 | 第31-36页 |
·培养液中pH值、NH_3—N浓度、MCP浓度、干物质消失率和粗纤维降解率 | 第32页 |
·体外发酵VFA浓度 | 第32-35页 |
·多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 | 第35-36页 |
·原位培养法与体外培养法的比较 | 第36-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苜蓿、玉米秸秆、精料补充料的组合效应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体外发酵24h培养液中PH值 | 第37页 |
·体外发酵24h培养液中NH_3-N浓度 | 第37页 |
·体外发酵24h培养液中MCP浓度 | 第37-38页 |
·体外发酵24h干物质消失率 | 第38页 |
·体外发酵24h粗纤维降解率 | 第38页 |
·体外发酵72h各时间段的产气量 | 第38-39页 |
·体外发酵24h培养液中VFA浓度 | 第39页 |
·苜蓿、玉米秸秆组合效应的比较 | 第39-41页 |
·PH值 | 第39页 |
·NH_3-N浓度 | 第39-40页 |
·MCP浓度 | 第40页 |
·干物质消失率 | 第40页 |
·粗纤维降解率 | 第40页 |
·产气量 | 第40页 |
·VFA浓度 | 第40-41页 |
·综合评判结果 | 第41页 |
·苜蓿与玉米秸秆组成比例一致,不同营养水平全混合日粮的组合效应 | 第41页 |
·原位培养法和体外培养法线性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