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去甲睾酮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研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主要中英文缩写 | 第8-9页 |
| 第一章绪论 | 第9-17页 |
| ·19-去甲睾酮概论 | 第10-11页 |
| ·NT 的理化性质 | 第10页 |
| ·NT 的药理性质 | 第10-11页 |
| ·NT 的残留与危害 | 第11页 |
| ·胶体金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 第11-16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 第16-17页 |
|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18页 |
| ·试纸条材料 | 第18页 |
| ·主要溶液 | 第18页 |
| ·抗原稀释液(A) | 第18页 |
| ·金标抗体稀释液(B) | 第18页 |
| ·封闭液(C) | 第18页 |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18-19页 |
| ·抗原合成 | 第19-20页 |
| ·19-NT 免疫原的合成 | 第19-20页 |
| ·包被抗原(19-NT-OVA)的制备 | 第20页 |
| ·抗体制备 | 第20-21页 |
| ·抗血清的制备 | 第20-21页 |
| ·抗体浓度测定 | 第21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21-22页 |
| ·玻璃器皿的准备 | 第21页 |
| ·试剂的配制要求 | 第21页 |
| ·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 | 第21页 |
| ·胶体金的质量鉴定 | 第21-22页 |
| ·胶体金标记抗体蛋白 | 第22-23页 |
| ·抗体蛋白前处理 | 第22页 |
| ·标记蛋白最佳pH 值的确定 | 第22页 |
| ·胶体金标记最佳抗体蛋白浓度的确定 | 第22-23页 |
| ·胶体金标记抗体蛋白 | 第23页 |
| ·金标抗体的纯化 | 第23页 |
| ·金标抗体的活性鉴定 | 第23页 |
| ·溶液系统的筛选 | 第23-24页 |
| ·抗原稀释液的选择 | 第23-24页 |
| ·金标抗体稀释液的选择 | 第24页 |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24页 |
| ·试纸条制备材料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硝酸纤维膜的选择 | 第24页 |
| ·结合释放垫的选择 | 第24页 |
| ·样品垫的选择 | 第24-25页 |
| ·金标抗体浓度及在结合垫上喷涂量的选择 | 第25页 |
| ·NC 膜上抗原与二抗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25页 |
| ·试纸条的组装 | 第25页 |
| ·试纸条的测试方法 | 第25-26页 |
| ·试纸条质量性能测试 | 第26-28页 |
| ·灵敏度测试 | 第26页 |
| ·特异性测试 | 第26页 |
| ·重复性测试 | 第26页 |
| ·稳定性测试 | 第26-27页 |
| ·猪尿样本添加检测及仪器检测确证 | 第27页 |
| ·胶体金试纸条的半定量检测初步研究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 ·抗体浓度测定 | 第28页 |
| ·胶体金的质量鉴定 | 第28-29页 |
| ·肉眼观察 | 第28页 |
| ·紫外扫描 | 第28-29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29页 |
| ·胶体金标记抗体蛋白 | 第29-31页 |
| ·标记抗体蛋白最佳pH 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 ·胶体金标记最佳抗体蛋白浓度的确定 | 第30页 |
| ·金标抗体的活性鉴定 | 第30-31页 |
| ·溶液系统的筛选 | 第31-32页 |
| ·抗原稀释液的选择 | 第31页 |
| ·金标抗体稀释液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32页 |
| ·试纸条制备材料的选择 | 第32-33页 |
| ·硝酸纤维膜的选择 | 第32页 |
| ·结合释放垫的选择 | 第32页 |
| ·样品垫的选择 | 第32-33页 |
| ·金标抗体浓度及在结合垫上喷涂量的选择 | 第33页 |
| ·NC 膜上抗原与二抗包被浓度的选择 | 第33-34页 |
| ·试纸条的组装与测试 | 第34-35页 |
| ·试纸条质量性能测试 | 第35-39页 |
| ·灵敏度测试 | 第35页 |
| ·特异性测试 | 第35-36页 |
| ·重复性测试 | 第36页 |
| ·稳定性测试 | 第36页 |
| ·猪尿样本添加检测及与仪器检测确证 | 第36-37页 |
| ·胶体金试纸条的定量分析初步研究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39-42页 |
| ·胶体金的制备 | 第39-40页 |
| ·胶体金的标记 | 第40-41页 |
| ·胶体金试纸条的定量分析研究 | 第41-42页 |
|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