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幸福指数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研究目的第8-9页
     ·研究的意义第9页
   ·中西方对幸福学的研究现状第9-11页
     ·西方对幸福学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我国对幸福学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方法和建议第11-12页
第2章 幸福观和幸福指数的相关理论分析第12-20页
   ·中西方的各具有代表性的幸福观第12-15页
     ·中国传统的三大幸福观第12-13页
     ·西方哲学的三大幸福观第13-15页
   ·幸福感、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第15-17页
   ·避免对幸福指数认识的误区第17-20页
第3章 关注幸福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20-32页
   ·幸福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第20-2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20-21页
     ·幸福指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第21-22页
   ·关注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总值)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第22-29页
     ·从GDP向GNH价值坐标的转变:突出以人为本第22-26页
     ·理性看待GDP和幸福指数两者的关系第26-27页
     ·关注幸福指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第27-29页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关注幸福指数的重要性第29-32页
     ·理论价值第29-31页
     ·实践价值第31-32页
第4章 影响民众幸福感的因素以及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第32-46页
   ·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影响民众幸福感的因素第32-39页
     ·贫富差距拉大第32-33页
     ·民众就业压力上升第33-34页
     ·教育、医疗、住房问题成为老百姓新的"三座大山"第34-35页
     ·资源约束增强,环境污染加剧第35-37页
     ·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保障相对滞后第37-38页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承担了主要代价第38页
     ·群众缺乏健康价值观,积极心态和自我调试能力第38-39页
   ·影响民众幸福感的五大普遍因素第39-42页
     ·财富与主观幸福感第39页
     ·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第39-40页
     ·年龄与主观幸福感第40页
     ·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第40-41页
     ·社会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第41-42页
   ·介绍国内外几种测量国民幸福总值的方式第42-46页
     ·西方卡尼曼的DRM法第42页
     ·我国测量国民幸福指数的方法第42-46页
第5章 提升民众幸福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第46-58页
   ·政府应确立以国民快乐幸福为核心的社会发展体系第46-52页
     ·解决老百姓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第46-50页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第50页
     ·加强对国民现代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第50-51页
     ·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使之成为高效服务型政府第51-52页
   ·自身应转变生活理念,以追求快乐幸福为终极目的和终极价值第52-53页
   ·全社会应更多关注弱视群体主观幸福感,把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全面调整到以多数人幸福为核心的基础上来第53-56页
   ·建立社会公平与公正体系,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第56-58页
第6章 结语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装备制造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从历史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档案整理思想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