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 第11-19页 |
(一) 民主的一般理解 | 第12-14页 |
(二) 协商的一般理解 | 第14-15页 |
(三) 中国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 第15-19页 |
二、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石 | 第19-2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 | 第19-21页 |
(二)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 第21-23页 |
(三) 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 | 第23-27页 |
三、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 | 第27-39页 |
(一) 酝酿与萌芽 | 第27-32页 |
(二) 奠基与曲折 | 第32-37页 |
(三) 发展与完善 | 第37-39页 |
四、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特色 | 第39-48页 |
(一)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传统和合政治文化为底蕴具有和谐性 | 第39-41页 |
(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人民政协为制度平台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 第41-45页 |
(三)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为原则具有质的规定性 | 第45-48页 |
五、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经验 | 第48-55页 |
(一) 协商民主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48-50页 |
(二)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创造 | 第50-52页 |
(三) 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保障 | 第52-55页 |
六、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当代价值 | 第55-66页 |
(一)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 第55-59页 |
(二) 协商民主是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 第59-62页 |
(三) 协商民主是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手段 | 第62-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