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2页 |
|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 ·与卤代烃及其衍生物或环氧化物的成醚反应 | 第13-15页 |
| ·与浓硫酸的磺化反应 | 第15-16页 |
| ·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元素形成配位化合物 | 第16-17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酯化 | 第17-19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糖苷化修饰 | 第19-23页 |
| ·展望 | 第23页 |
| 2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第23-27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 | 第24页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机理 | 第24-25页 |
|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构效关系 | 第25-27页 |
| ·对体内酶的作用 | 第25-26页 |
| ·黄酮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 第26页 |
| ·直接清除自由基作用与其结构关系 | 第26-27页 |
|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研究展望 | 第27页 |
| 3 黄酮类化合物抗菌活性的研究现状 | 第27-33页 |
| ·黄酮类物质的抗菌作用机理 | 第29-31页 |
| ·抑制核酸的合成 | 第29-30页 |
| ·抑制细胞质膜和细胞壁的功能 | 第30-31页 |
| ·抑制能量代谢 | 第31页 |
|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抗菌活性的关系 | 第31-32页 |
| ·天然抑菌物质抑菌效果的微生物测定法 | 第32-33页 |
| ·扩散法 | 第32-33页 |
| ·比浊法 | 第33页 |
| ·稀释法 | 第33页 |
| 4 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 第33-39页 |
| ·小分子与DNA双链结合的作用方式 | 第34-36页 |
| ·非共价结合 | 第35-36页 |
| ·共价结合 | 第36页 |
| ·剪切作用 | 第36页 |
| ·其它作用方式 | 第36页 |
| ·常用研究方法 | 第36-39页 |
| ·光谱法 | 第36-38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38-39页 |
| ·序列凝胶电泳和足印迹分析技术 | 第39页 |
| ·粘度测定方法 | 第39页 |
| 5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9-42页 |
| 第二章 染料木素乳糖糖苷化修饰及其产物的分离纯化和结构表征 | 第42-60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1 合成路线 | 第42-4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 | 第43-45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43-44页 |
| ·药品及试剂 | 第44页 |
| ·试剂处理 | 第44-45页 |
| ·合成 | 第45-46页 |
| ·溴代乙酰糖的合成 | 第45页 |
| ·染料木素7-O-β-D-吡喃乳糖苷和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乳糖苷的合成 | 第45-4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8页 |
| ·合成部分 | 第46-48页 |
| ·溴代乙酰乳糖的合成 | 第46-47页 |
| ·反应路线的选择 | 第47-48页 |
| ·反应条件的控制 | 第48页 |
| ·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48页 |
| ·产品的分离纯化 | 第48-55页 |
| ·反应后混合物成分及含量的初步确定 | 第49-50页 |
| ·产物的柱层析 | 第50-55页 |
| ·柱层析填料的选择 | 第50-51页 |
| ·聚酰胺柱层析初步分离产物 | 第51-55页 |
| ·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进一步分离纯化 | 第55页 |
| ·产物的结构确证 | 第55-58页 |
| 4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三章 染料木素和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乳糖苷清除自由基活性研究 | 第60-68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2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60-61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 ·清除超氧自由基(·O~(2-))能力 | 第61页 |
| ·清除羟基自由基(·OH)能力 | 第61-62页 |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62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62-66页 |
| ·结果 | 第62-65页 |
| ·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 | 第62-63页 |
| ·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 | 第63-64页 |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64-65页 |
| ·讨论 | 第65-66页 |
| 3 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四章 染料木素及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乳糖苷抗菌活性研究 | 第68-75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0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68-69页 |
| ·方法 | 第69-70页 |
| ·供试菌种的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 第69页 |
| ·滤纸片法研究GEN及GENL对7种食品常见菌的抑制作用 | 第69-70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0-75页 |
| ·结果及分析 | 第70-73页 |
| ·讨论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染料木素和染料木素7,4′-二-O-β-D-吡喃乳糖苷与DNA和BSA的相互作用研究 | 第75-85页 |
| 引言 | 第75-7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77页 |
| ·DNA对GEN和GENL的吸收光谱的研究 | 第76-77页 |
| ·GEN和GENL对NR-DNA的同步荧光光谱研究 | 第77页 |
| ·GEN和GENL与DNA作用的粘度研究 | 第77页 |
| ·GEN和GENL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的研究 | 第77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7-85页 |
| ·DNA对GEN和GENL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77-79页 |
| ·GEN和GENL对NR-DNA的同步荧光光谱影响 | 第79-80页 |
| ·粘度法研究GEN和GENL与DNA作用方式 | 第80-81页 |
| ·GEN和GENL与牛血清蛋白(BSA)作用 | 第81-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 对下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9-100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0-101页 |
| 致谢 | 第101-102页 |
| 论文附图 | 第102-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