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水质预测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9页 |
| ·水质模拟预测的重要意义 | 第7-8页 |
| ·机理性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 ·水质模型研究的发展阶段 | 第8-9页 |
| ·水质模型概述 | 第9-14页 |
| ·随机性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 ·马尔可夫法 | 第14-15页 |
| ·灰色模型法 | 第15页 |
| ·时间序列法 | 第15页 |
| ·人工神经网络法 | 第15-16页 |
| ·其他方法 | 第16页 |
| ·水质模拟预测的发展前景 | 第16-18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 ·本文的特色 | 第18-19页 |
| 第2章 鄱阳湖环境概况 | 第19-26页 |
| ·鄱阳湖自然社会状况 | 第19-21页 |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气候特点 | 第19-20页 |
| ·流域水系 | 第20页 |
| ·生态资源 | 第20-21页 |
| ·鄱阳湖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3页 |
| ·鄱阳湖水质状况分析 | 第23-26页 |
| ·鄱阳湖历年水质状况 | 第23-24页 |
| ·入湖五大河流的水质状况 | 第24-26页 |
| 第3章 鄱阳湖水环境质量评价 | 第26-39页 |
| ·水质评价常用方法 | 第26-28页 |
| ·单因子评价法 | 第26-27页 |
| ·综合评价法 | 第27-28页 |
| ·传统水质评价方法的缺陷 | 第28-29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29-33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概述 | 第29-30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 ·鄱阳湖水质评价 | 第33-37页 |
| ·水质评价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第4章 灰色预测模型及应用 | 第39-68页 |
| ·灰色理论的发展 | 第39-40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特征 | 第40-41页 |
| ·灰色理论基本概念 | 第41-42页 |
| ·灰色模型的建立 | 第42-47页 |
| ·灰色模型(GM)建模机理 | 第42-43页 |
|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 ·GM(1,1)模型的建立 | 第44-46页 |
| ·GM(1,1)模型精度检验 | 第46-47页 |
| ·GM(1,1)模型在鄱阳湖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 第47-65页 |
| ·DPS 平台简介 | 第47-49页 |
| ·GM(1,1)模型的应用 | 第49-65页 |
| ·小结 | 第65-68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71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建议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附录A | 第77-80页 |
| 附录B | 第80-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