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山东史学初探
内容概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清代山东史学的时代特征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清初的历史批判和经世致用史学在山东的发展 | 第11-14页 |
一、清初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兴起 | 第11-12页 |
二、清初山东的实学思潮和经世致用史学的成就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清中期考据史学在山东的发展 | 第14-18页 |
一、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 | 第14-15页 |
二、清中期山东考据史学的发展 | 第15-18页 |
第三节 清后期史学的蜕变和新史学的兴起 | 第18-21页 |
一、清后期新史学的兴起 | 第18-19页 |
二、清后期山东史学的发展和创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清代山东史学的个案研究 | 第21-66页 |
第一节 马骕与《绎史》的史学研究 | 第21-34页 |
一、以事为篇、综合研究的史学方法 | 第22-29页 |
二、以经为史、贯通的史学思想和历史观 | 第29-34页 |
第二节 孔广森与《春秋公羊通义》史学研究 | 第34-42页 |
一、对公羊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 | 第34-39页 |
二、打破古今经文的限制,倡导经史互证的研究方法 | 第39-41页 |
三、《春秋公羊通义》的影响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牛运震与《读史纠谬》史学研究 | 第42-55页 |
一、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考史、证史方法 | 第43-45页 |
二、牛运震史学思想研究 | 第45-55页 |
第四节 李景星和《四史评议》史学研究 | 第55-66页 |
一、注重史意的综合评议方法 | 第56-62页 |
二、李景星多元化史学思想的发展 | 第62-66页 |
第三章 独具特色的清代山东史学 | 第66-70页 |
一、汉学对山东史学发展的影响 | 第66-67页 |
二、治学方法追求经史互证,广博引用经史材料 | 第67-68页 |
三、经学对山东史学科学发展的不利影响 | 第68-70页 |
参考资料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