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演化及其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2-16页 |
·绿洲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地下水化学环境演化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地下水水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页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25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3页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水文 | 第20-22页 |
·地形地貌 | 第22-23页 |
·构造与地层 | 第23页 |
·社会经济情况 | 第23-25页 |
·农业 | 第23页 |
·牧业 | 第23-24页 |
·乡镇企业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腰坝绿洲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31页 |
·绿洲地下水赋存条件 | 第25-27页 |
·基岩山区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地下水区 | 第25页 |
·丘陵、台地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地下水区 | 第25-26页 |
·沙漠孔隙地下水区 | 第26页 |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水区 | 第26-27页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 第27-30页 |
·地下水的补给 | 第27-28页 |
·地下水的径流 | 第28-29页 |
·地下水的排泄 | 第29-30页 |
·腰坝绿洲地下水的成因环境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的演化及成因分析 | 第31-52页 |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31-33页 |
·水质样品的采集 | 第31-33页 |
·水质样品的分析 | 第33页 |
·腰坝绿洲水质分布特征 | 第33-39页 |
·水化学类型分布特征 | 第33-38页 |
·矿化度分布特征 | 第38-39页 |
·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的演化特征 | 第39-44页 |
·水文地球化学背景 | 第39-41页 |
·腰坝绿洲水质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演化规律小结 | 第43-44页 |
·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成因分析 | 第44-52页 |
·水位下降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改变 | 第45-49页 |
·局部高矿化地下水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预测 | 第52-77页 |
·灰色系统预测概述 | 第52-57页 |
·灰色系统预测的概念 | 第52页 |
·灰色系统预测的分类 | 第52-53页 |
·灰色系统预测的建模 | 第53-57页 |
·灰色系统预测在地下水水质预测中的应用依据 | 第57-58页 |
·灰色系统预测在腰坝绿洲的预测分区 | 第58-60页 |
·灰色系统预测的实现 | 第60-77页 |
第六章 腰坝绿洲地下水水质保护对策 | 第77-80页 |
·减少绿洲地下水开采量,合理利用地下水 | 第77-78页 |
·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 | 第77页 |
·改变现有灌溉方式 | 第77页 |
·加强用水管理 | 第77-78页 |
·咸化地下水的封闭和抽排 | 第78页 |
·灌水利用与地下水补源工程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