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理论在安太堡露天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状 | 第14-15页 |
·煤矿安全管理趋势 | 第15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应用 | 第15-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2 灰色系统理论与露天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的结合点 | 第19-29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 | 第19页 |
·灰色系统 | 第19-21页 |
·本征灰系统与非本征灰系统 | 第21页 |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灰色系统的数学描述 | 第23-25页 |
·灰数 | 第23页 |
·灰色方程 | 第23-25页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方法 | 第25-28页 |
·灰色系统综合分析 | 第25-27页 |
·灰色系统的建模与预测方法 | 第27-28页 |
·灰色理论与露天矿安全生产管理研究的结合点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统计分析 | 第29-44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生产现状 | 第29-30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历年事故统计分析 | 第30-42页 |
·事故统计依据 | 第30-32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历年事故统计表及频次关系分析 | 第32-35页 |
·事故致因因素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依据发生事故的设备进行分类统计 | 第36-37页 |
·双重交叉分类统计分析 | 第37-42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数据统计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灰色预测 | 第44-55页 |
·引言 | 第44页 |
·现有的事故伤亡率预测方法 | 第44-46页 |
·统计预测法(回归分析) | 第44-45页 |
·神经网络预测法 | 第45页 |
·灰色预测法 | 第45-46页 |
·GM(1,1)模型简介 | 第46-50页 |
·数据处理 | 第46-48页 |
·GM(1,1)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残差GM(1,1)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灰色预测 | 第50-54页 |
·事故伤亡率灰色预测过程 | 第50-53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5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55-68页 |
·引言 | 第55页 |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理论 | 第55-57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55-56页 |
·灰色关联分析的目的 | 第56页 |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与数理统计的相关分析方法的区别 | 第56-57页 |
·影响关联度的主要因素 | 第57页 |
·本课题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 | 第57-63页 |
·原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 第57-60页 |
·原始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存在的不足 | 第60页 |
·改进的模糊灰色关联分析 | 第60-63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63-64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64-66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事故伤亡率统计 | 第64-65页 |
·模糊关联度计算过程 | 第65-66页 |
·结果分析 | 第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6 安太堡露天煤矿机械设备事故异常年份灾变预测 | 第68-76页 |
·引言 | 第68页 |
·本课题灰色灾变预测建模过程 | 第68-72页 |
·灰色预测的类型简介 | 第68-70页 |
·消除灰色预测模型无限增长的方法 | 第70-71页 |
·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 | 第71-72页 |
·安太堡露天煤矿机械设备事故异常年份灰色灾变预测 | 第72-75页 |
·异常年份的确定方法 | 第72页 |
·异常年份预测及检验 | 第72-75页 |
·预测结果分析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