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0 前言 | 第9-14页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本选题的意义 | 第12-13页 |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3-14页 |
第1章 科学心理学的意识研究危机及其后现代转向 | 第14-33页 |
·科学心理学独立之初的意识研究与终极 | 第14-22页 |
·意识的主导阶段:从冯特到詹姆斯 | 第14-20页 |
·意识的取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立场 | 第20-21页 |
·意识的回归与勃兴: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 第21-22页 |
·当代科学心理学取向的意识研究的贡献 | 第22-29页 |
·超越内省法:方法论上的创新 | 第22-26页 |
·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研究对象的当前合理定位 | 第26-28页 |
·意识的脑机制:研究的开创性成果 | 第28-29页 |
·当代科学心理学意识研究的困境 | 第29-33页 |
·意识的特性:还原论的难题 | 第29-30页 |
·初级意识:研究对象的局限 | 第30页 |
·高级意识:科学心理学的又一难题 | 第30-33页 |
第2章 心理学的后现代转向与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兴起 | 第33-42页 |
·后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 第33-35页 |
·以有机论反对机械论 | 第33页 |
·以多元方法论反对实证方法论 | 第33-34页 |
·对二元对立思维合法性的质疑 | 第34页 |
·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的重新诠释 | 第34-35页 |
·后现代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社会建构主义及其意识观 | 第35-42页 |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 第35-39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概述 | 第39-42页 |
第3章 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意识心理学问题 | 第42-58页 |
·经典建构主义的意识观 | 第42-48页 |
·意识的个体建构:皮亚杰的观点 | 第42-44页 |
·社会文化历史与意识的建构:维果茨基的观点 | 第44-48页 |
·社会建构主义的意识观 | 第48-58页 |
·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意识理论 | 第49-53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实践 | 第53-58页 |
第4章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对神经达尔文主义的质疑 | 第58-68页 |
·社会建构主义的有机整体互助论意识模型 | 第58-60页 |
·有机整体互助论意识模型的精神资源 | 第58-59页 |
·皮克林的有机整体互助论意识模型 | 第59-60页 |
·神经达尔文主义的竞争论意识模型 | 第60-65页 |
·埃德尔曼的意识理论模型 | 第60-63页 |
·卡尔文的意识理论模型 | 第63-65页 |
·社会建构主义对神经达尔文主义意识观的质疑 | 第65-66页 |
·两种理论的未来进路 | 第66-68页 |
第5章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评价 | 第68-78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积极意义 | 第68-72页 |
·社会建构主义新的意识科学观 | 第68-69页 |
·社会建构主义新的意识研究方法论 | 第69-71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对心理治疗实践的新理解 | 第71-72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局限性 | 第72-78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主观建构论立场 | 第72-74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使意识心理学面临新“分裂”的危险 | 第74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相对主义倾向 | 第74-76页 |
·社会建构主义意识观的社会还原论嫌疑 | 第76-78页 |
结束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