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20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开沟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开沟机的发展趋势 | 第11页 |
| ·虚拟样机技术 | 第11-16页 |
| ·虚拟样机的概念 | 第11-12页 |
| ·虚拟样机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12-13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优点 | 第13-14页 |
| ·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4-16页 |
| ·研究多功能开沟机虚拟样机的意义 | 第16-18页 |
|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第16-17页 |
| ·应用虚拟样机技术提高开沟机的设计水平 | 第17-18页 |
| ·应用虚拟样机的限制因素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2 多功能开沟机虚拟样机技术的实现策略 | 第20-30页 |
| ·多功能开沟机概述 | 第20-24页 |
| ·开沟机的分类和总体构造 | 第20页 |
| ·多功能开沟机的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 ·多功能开沟机的特点 | 第23页 |
| ·多功能开沟机的系统组成 | 第23-24页 |
| ·多功能开沟机工作装置的设计 | 第24-26页 |
| ·多功能开沟机工作装置的设计要求 | 第24-25页 |
| ·多功能开沟机工作装置的设计方法 | 第25-26页 |
| ·多功能开沟机虚拟样机的实现 | 第26-30页 |
| ·多功能开沟机虚拟样机的实现策略 | 第26页 |
| ·建模仿真的软件平台 | 第26-29页 |
| ·ADAMS 软件在本课题中的具体应用 | 第29-30页 |
| 3 总体方案设计及参数计算 | 第30-41页 |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30-31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 ·总体参数设计 | 第31页 |
| ·土壤特性与土力学基础理论 | 第31-35页 |
| ·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 | 第31-33页 |
| ·切割过程土壤切削阻力分析 | 第33页 |
| ·计算挖掘阻力的理论基础 | 第33-35页 |
| ·多功能开沟机挖掘阻力的计算 | 第35-38页 |
| ·回转刀工作时的挖掘力计算 | 第35-36页 |
| ·反铲工作装置挖掘时的挖掘力计算 | 第36-38页 |
| ·开沟机驱动功率的计算 | 第38-41页 |
| ·作业过程中的阻力 | 第38页 |
| ·牵引力的计算 | 第38-39页 |
| ·牵引功率的计算 | 第39页 |
| ·发动机功率的确定 | 第39-41页 |
| 4 工作装置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1-50页 |
| ·工作装置结构及主要设计参数 | 第41-43页 |
| ·工作装置结构 | 第41-42页 |
| ·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42-43页 |
| ·工作装置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3-45页 |
| ·特征建模技术的优势 | 第43页 |
| ·工作装置的建模及简化 | 第43-45页 |
| ·工作装置实体模型导入 ADAMS/View | 第45-50页 |
| ·SolidWorks 与 ADAMS/View 之间的数据交换研究 | 第45-47页 |
| ·工作装置三维实体模型的导入 | 第47-50页 |
| 5 多功能开沟机反铲工作装置仿真及优化 | 第50-66页 |
| ·调整模型进行初步运动仿真 | 第50-55页 |
| ·对建模环境的调整 | 第50-51页 |
| ·施加约束和模型校验 | 第51页 |
| ·施加驱动及模型校验 | 第51-54页 |
| ·仿真与动画 | 第54-55页 |
| ·仿真分析 | 第55-59页 |
| ·挖掘轨迹的包络曲线图 | 第55-56页 |
| ·反铲装置转斗挖掘效果的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 ·挖掘装置中构件的受力分析 | 第57-59页 |
| ·反铲工作装置连杆机构的优化 | 第59-66页 |
| ·定义目标函数 | 第59-61页 |
|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61页 |
| ·参数化相关设计点 | 第61-62页 |
| ·设计研究 | 第62-63页 |
| ·优化设计 | 第63-66页 |
| 6 工作装置的有限元分析 | 第66-81页 |
| ·有限元法原理及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66-70页 |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66-67页 |
| ·工作装置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性 | 第67-68页 |
| ·有限元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68页 |
| ·ANSYS 有限元分析过程 | 第68-70页 |
| ·动臂力学模型 | 第70-72页 |
| ·动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2-75页 |
| ·建立动臂实体模型 | 第72-73页 |
| ·动臂的网格划分 | 第73-75页 |
| ·边界条件和载荷处理 | 第75-76页 |
| ·载荷处理 | 第75-76页 |
| ·边界条件 | 第76页 |
| ·求解 | 第76-78页 |
|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78-81页 |
| ·求解结果 | 第78-80页 |
| ·求解结论 | 第80-81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