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论文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航天器自主导航的发展及现状 | 第9-1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2章 航天器自主导航系统建模 | 第13-31页 |
| ·参考坐标系 | 第13-15页 |
| ·地心赤道惯性坐标系 | 第13-14页 |
| ·地心轨道坐标系 | 第14页 |
| ·航天器轨道坐标系 | 第14-15页 |
| ·系统数学模型 | 第15-24页 |
| ·轨道动力学方程 | 第15-19页 |
| ·系统状态方程 | 第19-20页 |
| ·星光大气折射模型 | 第20-23页 |
| ·大气折射模型误差分析 | 第23-24页 |
| ·导航滤波算法 | 第24-31页 |
| ·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 | 第25-27页 |
| ·扩展卡尔曼滤波 | 第27-31页 |
| 第3章 星光折射间接敏感地平航天器自主导航 | 第31-48页 |
| ·星敏感器自主导航基本原理 | 第32-37页 |
| ·CCD星敏感器工作原理 | 第32-33页 |
| ·星敏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33页 |
| ·基于星敏感器的自主导航原理 | 第33-34页 |
| ·星敏感器的安装 | 第34页 |
| ·恒星选择的限制条件 | 第34-37页 |
| ·系统的观测模型 | 第37-39页 |
| ·航天器位置矢量(?)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 | 第37-38页 |
| ·星光切线高度h_t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 | 第38-39页 |
| ·星光仰角β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 | 第39页 |
| ·星光仰角β和星光切线高度h_1作为观测量的观测方程 | 第39页 |
| ·计算机仿真 | 第39-48页 |
| ·仿真过程 | 第40-41页 |
| ·仿真条件 | 第41页 |
| ·仿真结果 | 第41-47页 |
| ·不同观测量的比较 | 第47-48页 |
| 第4章 影响定轨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48-59页 |
| ·导航滤波算法的改进 | 第48-54页 |
| ·Unscented变换 | 第49-52页 |
| ·Unscented卡尔曼滤波算法 | 第52-53页 |
| ·UKF算法与EKF算法的比较 | 第53-54页 |
| ·星光折射大气模型的改进 | 第54-57页 |
| ·改进的星光折射大气折射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 ·改进模型与原模型的比较 | 第55-57页 |
| ·星敏感器精度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第57页 |
| ·采样周期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第57页 |
| ·观测恒星数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 | 第57-59页 |
| 第5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