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文物考古论文--地区文物考古论文

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以重庆库区忠县到巫山一段为例

中文提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3-24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3-19页
 二.研究方法第19-24页
第一章 方法论第24-38页
 第一节 早期人居环境第24-26页
  一.系统组成第24-25页
  二.研究的层次第25-26页
  三.研究的困境第26页
 第二节 考古学中的聚落研究第26-33页
  一.聚落考古第27-28页
  二.人居环境与聚落第28-29页
  三.考古学研究与人居环境五大系统第29-33页
 第三节 早期人居环境研究的方法体系第33-36页
  一.系统论方法第33-35页
  二.应当注意的问题第35-36页
 第四节 小结第36-38页
第二章 忠县到巫山: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第38-99页
 第一节 遗址概况第40-44页
 第二节 居住形态第44-63页
  一.遗址平面分布第45-50页
  二.遗址垂直分布第50-53页
  三.遗址时间分布第53-55页
  四.聚落选址第55-57页
  五.房屋形态第57-63页
 第三节 生存方式第63-79页
  一.农业生产第63-65页
  二.渔业生产第65-70页
  三.狩猎生产第70-77页
  四.渔、猎生产与当地盐业生产的关系第77-79页
 第四节 小结第79-99页
第三章 考古材料的运用第99-121页
 第一节 聚落与遗址第99-103页
  一.聚落和遗址的形成第100-101页
  二.聚落和遗址的时空对应关系第101-102页
  三.聚落和遗址的内容第102-103页
 第二节 考古遗存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第103-106页
  一.考古层位学和类型学第104-105页
  二.共时性和历时性第105-106页
 第三节 遗存信息的获取第106-116页
  一.多学科手段的运用第106-114页
  二.对传统理念的突破第114-116页
 第四节 小结第116-121页
第四章 麻柳沱:单一聚落的人居环境分析第121-153页
 第一节 麻柳沱遗址概况第122-128页
  一.遗址位置第122页
  二.发掘经过第122-123页
  三.遗址分期第123-126页
  四.次生堆积的发掘第126-127页
  五.其它专题研究第127-128页
 第二节 麻柳沱遗存的多学科研究第128-141页
  一.陶片样品的PIXE分析第128-134页
  二.动物骨骼鉴定第134-135页
  三.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第135-138页
  四.现代农业气象数据的参考性分析第138-141页
 第三节 麻柳沱聚落先秦时期人居环境研究第141-149页
  一.静态分析第141-144页
  二.动态分析第144-149页
 第四节 小结第149-153页
结语第153-158页
 一.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第153-155页
 二.人居环境科学与考古学的互补性第155-157页
 三.问题与展望第157-158页
附录:麻柳沱等先秦遗址陶器样品的PIXE实验数据第158-163页
参考书目第163-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日新工业区环境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汉语名词性成分的无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