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体育异化现象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言 | 第12-16页 |
·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2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6-24页 |
·研究的对象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对象的时间跨度及定位 | 第16页 |
·研究分析的具体对象实体 | 第16-17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辩证唯物主义 | 第17-18页 |
·历史唯物主义 | 第18页 |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8-19页 |
·异化理论 | 第19-20页 |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历史研究法 | 第21-22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22页 |
·访谈法 | 第22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22-23页 |
·观察法 | 第23-24页 |
3 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关于学校体育军事化、劳动化、竞技化 | 第24页 |
·关于学校体育的异化 | 第24-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4 核心概念解析 | 第28-40页 |
·关于教育的目的 | 第28-33页 |
·教育目的的意义 | 第28页 |
·教育目的的类型 | 第28-29页 |
·我国的教育目的 | 第29-31页 |
·教育目的的人本主义观 | 第31-32页 |
·呼唤教育目的的人性回归 | 第32-33页 |
·关于“学校体育本质”的探讨 | 第33-36页 |
·当前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 | 第33-34页 |
·对当前学校体育本质两种论点的评述 | 第34-35页 |
·本文对学校体育本质所持的观点 | 第35-36页 |
·解析“异化” | 第36-40页 |
·“异化”一词的辞源分析 | 第36页 |
·“异化”一词的不同理解 | 第36-39页 |
·本文对异化的理解 | 第39-40页 |
5 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三个异化现象的论述 | 第40-64页 |
·学校体育军事化 | 第40-49页 |
·学校体育军事化的表象 | 第41-45页 |
·指明异化:学校体育军事化 | 第45-47页 |
·对学校体育发生军事化的异化现象的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学校体育劳动化 | 第49-55页 |
·表象 | 第49-52页 |
·指明异化:学校体育劳动化 | 第52页 |
·劳动与体育之辨析 | 第52-54页 |
·原因分析 | 第54-55页 |
·学校体育纯竞技化 | 第55-64页 |
·现象描述 | 第55-57页 |
·异化表象分析 | 第57-59页 |
·异化指明:学校体育竞技运动化 | 第59-61页 |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辨析 | 第61-64页 |
6 对学校体育发展中异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4-69页 |
·政治因素 | 第64-66页 |
·政治干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受到政治制约 | 第64-65页 |
·政治渗透到学校体育,学校体育为政治服务 | 第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经济因素 | 第66页 |
·人为因素 | 第66-69页 |
7 创建学校体育异化理论的初步框架 | 第69-75页 |
·学校体育的异化条件 | 第69页 |
·学校体育异化的维度 | 第69-72页 |
·学校体育在价值观维度上的异化 | 第70页 |
·学校体育在方法论维度的异化 | 第70-72页 |
·学校体育的异化含义 | 第72-73页 |
·学校体育的异化特征 | 第73-75页 |
8 当今学校体育中出现的异化趋势 | 第75-86页 |
·“唯体育健康论”在学校体育认识上的异化 | 第75-79页 |
·弱化运动技术学习所引发的学校体育异化 | 第79-80页 |
·误读“学生中心”所带来的学生主体绝对化的异化 | 第80-82页 |
·对“安全第一”过度考虑所带来的异化 | 第82-84页 |
·体育课内容低易化倾向的异化 | 第84-86页 |
9 结论及其他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6页 |
·研究不足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1、专著类 | 第88-89页 |
2、论文类 | 第89-91页 |
3、网站类及其它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