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传统电信价值链的解构 | 第11-12页 |
·电信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20页 |
·价值链理论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 第13-15页 |
·关于企业网络的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关于价值网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企业间网络: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超越 | 第24-34页 |
·企业间网络: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 第24-26页 |
·构成企业网络的理论要件 | 第26页 |
·企业网络的组织特性 | 第26-28页 |
·机体特性 | 第26-27页 |
·机理特性 | 第27页 |
·无边界性 | 第27-28页 |
·模块化 | 第28页 |
·企业网络的层次:价值创造模式的演进 | 第28-30页 |
·企业网络的经济学解释:网络租金 | 第30-34页 |
·网络租金的定义 | 第30-31页 |
·网络租金的来源效应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价值网络的构建、本质及模型 | 第34-52页 |
·价值链理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 第34-36页 |
·价值链理论发展综述 | 第34-35页 |
·价值链理论面临的挑战 | 第35-36页 |
·价值链的模块化:解构、整合与重建 | 第36-38页 |
·价值模块与价值模块化 | 第36-37页 |
·价值链的解构,整合和重建 | 第37-38页 |
·价值模块整合与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 | 第38-40页 |
·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 | 第38-39页 |
·企业价值网络的“新木桶效应” | 第39-40页 |
·价值链与价值网的区别 | 第40-42页 |
·价值网的本质 | 第42-44页 |
·价值网的结构 | 第44-47页 |
·客户 | 第44页 |
·价值网集成者(核心企业) | 第44-46页 |
·节点企业 | 第46-47页 |
·规则和协议 | 第47页 |
·价值网模型 | 第47-52页 |
·优越的顾客价值 | 第48-49页 |
·相互关系 | 第49-50页 |
·核心能力 | 第50-52页 |
第四章 价值网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机制 | 第52-63页 |
·基于资源交换的战略观 | 第52-53页 |
·通过合作创造价值 | 第53-57页 |
·资源互补创造价值 | 第54页 |
·价值活动协同产生价值 | 第54-55页 |
·通过资源交换获取价值 | 第55-57页 |
·价值网的价值分配机制 | 第57-60页 |
·价值分配的原则与方案 | 第58-59页 |
·案例分析 | 第59-60页 |
·价值网络的治理 | 第60-63页 |
第五章 电信产业价值网络的构建 | 第63-79页 |
·电信产业的生产、经济特征 | 第64页 |
·传统的电信价值链:合理性逐步消失 | 第64-68页 |
·垄断封闭的传统电信产业价值链 | 第64-65页 |
·电信价值链变迁的驱动力 | 第65-68页 |
·我国电信业市场化进程 | 第68-73页 |
·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导致规制无效和电信开放 | 第68-69页 |
·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和成效 | 第69页 |
·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开放 | 第69-73页 |
·我国电信产业价值链模式的演进 | 第73-75页 |
·垄断经营模式 | 第73页 |
·双寡头垄断模式 | 第73-74页 |
·多商竞争模式 | 第74-75页 |
·从电信价值链到电信价值网 | 第75-79页 |
·电信价值链的解构 | 第75-76页 |
·电信价值网的形成 | 第76-79页 |
第六章 商业模式的理论架构 | 第79-94页 |
·商业模式概念的由来 | 第79-80页 |
·商业模式的内涵 | 第80-82页 |
·盈利模式论 | 第80-81页 |
·价值创造模式论 | 第81页 |
·体系论 | 第81-82页 |
·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 | 第82-84页 |
·商业模式的特点 | 第84-86页 |
·有效性 | 第84-85页 |
·整体性 | 第85页 |
·差异性 | 第85页 |
·适应性 | 第85页 |
·可持续性 | 第85-86页 |
·生命周期特性 | 第86页 |
·商业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86-87页 |
·商业模式研究的视角 | 第87-91页 |
·系统的视角 | 第87-88页 |
·描述和简化现实的视角 | 第88-89页 |
·一般价值创造的视角 | 第89页 |
·技术与价值创造的视角 | 第89-90页 |
·交易与价值创造的视角 | 第90-91页 |
·公司业绩和财务的视角 | 第91页 |
·商业模式研究视角的整合:价值网视角 | 第91-94页 |
·商业模式是一个描述和简化现实的系统 | 第91-92页 |
·从本质上看,商业模式是价值的产生机制 | 第92页 |
·商业模式运行实施的支撑:企业价值网的构建 | 第92-94页 |
第七章 商业模式评介及基于价值网的创新机理 | 第94-104页 |
·Gray Hamel 商业模式 | 第94-95页 |
·Michael Morris 网状商业模式 | 第95-97页 |
·介观商务模式 | 第97-101页 |
·介观商务模式的构建 | 第97-100页 |
·介观商务模式的研究意义及前景 | 第100-101页 |
·基于价值网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机理 | 第101-104页 |
·平台环境 | 第101-102页 |
·客户环境 | 第102页 |
·伙伴环境 | 第102-103页 |
·顶板环境 | 第103页 |
·基于价值网核心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模型 | 第103-104页 |
第八章 基于3G 的移动运营商的商业模式设计 | 第104-123页 |
·3G 业务与2G 业务的产业特征及商业模式的区别 | 第104-107页 |
·电信产业特征的转移和变迁 | 第104-105页 |
·2G 商业模式和3G 的商业模式的比较 | 第105-107页 |
·业务演进带动商业模式变革 | 第107页 |
·电信市场正从“基础服务”转向以体验为核心的“娱乐经济” | 第107-110页 |
·体验经济对消费者产生的深刻影响 | 第108页 |
·电信市场正处在从“基础服务”到以体验为核心的“体验经济” | 第108-109页 |
·体验经济为3G 市场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09-110页 |
·影响运营商商业模式形成的关键因素 | 第110-111页 |
·政策环境 | 第110页 |
·产业环境 | 第110页 |
·市场环境 | 第110-111页 |
·业务因素 | 第111页 |
·目前几种典型的电信运营商业模式评价 | 第111-113页 |
·移动梦网 | 第111-112页 |
·联通在线 | 第112页 |
·互联星空 | 第112-113页 |
·电信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演变 | 第113-115页 |
·移动运营商3G 商业模式设计 | 第115-123页 |
·产业价值链定位 | 第116页 |
·赢利模式设计 | 第116-118页 |
·业务模式 | 第118-119页 |
·渠道模式 | 第119页 |
·组织模式 | 第119-123页 |
第九章 实证:中国电信战略转型及商业模式创新 | 第123-134页 |
·中国电信的战略转型 | 第123-126页 |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运营商转型成功的基础 | 第123-124页 |
·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 | 第124页 |
·中国电信转型战略进程 | 第124-125页 |
·中国电信转型的三大关键业务 | 第125-126页 |
·中国电信3G 时代SWOT 分析 | 第126-130页 |
·优势分析(Strengths) | 第126-127页 |
·劣势分析(Weaknesses) | 第127-128页 |
·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 第128-129页 |
·威胁分析(Threats) | 第129-130页 |
·中国电信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是做价值网集成者 | 第130-134页 |
·价值网集成是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31页 |
·价值网集成者符合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战略要求 | 第131-132页 |
·价值网集成者商业模式的架构及其关键要素 | 第132-134页 |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134-135页 |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