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与背景 | 第7-10页 |
·中国民航安全管理背景 | 第7-10页 |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安全管理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实施SMS的现状 | 第10-14页 |
·航空安全管理系统(SMS)的提出 | 第10-12页 |
·国外民航业实施安全管理系统的现状 | 第12-13页 |
·我国民航业实施安全管理系统的现状 | 第13-14页 |
2 安全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安全哲学思想的发展 | 第14-16页 |
·宿命论与被动型的安全哲学 | 第14-15页 |
·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 | 第15页 |
·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 第15页 |
·本质论与预防型的安全哲学 | 第15-16页 |
·安全思想观 | 第16-17页 |
·“安全第一”的哲学观 | 第16页 |
·重视生命的情感观 | 第16页 |
·安全效益的经济观 | 第16-17页 |
·预防为主的科学观 | 第17页 |
·安全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基于安全文化的理论 | 第17-18页 |
·基于系统科学的观点 | 第18页 |
·依据安全经济学的结论 | 第18-19页 |
·从工业安全实践中得到的证明 | 第19页 |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 | 第19页 |
·基于国际安全管理的潮流 | 第19页 |
·民航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9-23页 |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 | 第20页 |
·对象型安全管理模式 | 第20页 |
·过程安全管理模式 | 第20页 |
·SMS(Safety Management System)安全管理系统模式 | 第20-21页 |
·四种安全管理模式比较 | 第21-23页 |
3 中国民航飞行院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飞行学院安全管理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飞行学院现行安全管理模式 | 第24-26页 |
·学院航空安全委员会职责 | 第24页 |
·分院、(公司、航站、飞机修理厂)安全委员会职责 | 第24-25页 |
·分院(公司、航站、飞机修理厂)二级机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 第25页 |
·学院航空安全运行管理办公室工作职责 | 第25-26页 |
·分院安全监察训练部(安全管理)工作职责 | 第26页 |
·飞行学院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4 飞行学院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模式设计 | 第29-42页 |
·飞行学院实施安全管理系统的相关要素 | 第29-38页 |
·适用对象 | 第29页 |
·总要求 | 第29-30页 |
·方针 | 第30页 |
·规划(策划) | 第30-32页 |
·实施和运行 | 第32-36页 |
·检查和纠正措施 | 第36-37页 |
·管理评审 | 第37-38页 |
·飞行学院实施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安全目标、安全方针应当满足对安全水平的要求 | 第38页 |
·安全管理系统应当自上而下地实施 | 第38页 |
·全员参与 | 第38页 |
·采用“过程”方法 | 第38-39页 |
·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 | 第39页 |
·持续改进安全水平持续改进安全水平是一个学院永恒的目标 | 第39页 |
·安全管理的变革是安全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 | 第39页 |
·世界各美国国的安全安全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式 | 第39-42页 |
·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模式 | 第39-40页 |
·香港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模式 | 第40页 |
·加拿大航空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模式 | 第40-42页 |
5 飞行学院实施安全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 第42-48页 |
·策划 | 第42页 |
·学院领导安全承诺 | 第42-43页 |
·组织结构 | 第43-44页 |
·危险识别 | 第44页 |
·风险管理 | 第44页 |
·调查能力 | 第44-45页 |
·安全分析能力 | 第45页 |
·安全培训 | 第45-46页 |
·信息管理 | 第46页 |
·安全监督及业绩评估 | 第46-4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