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重建图像质量评估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ET技术简介 | 第8-11页 |
| ·ET原理与系统组成 | 第8-9页 |
| ·ET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 第9-11页 |
| ·ET重建图像质量的评估 | 第11-13页 |
| ·数字图像质量评估方法概述 | 第11页 |
| ·ET重建图像质量评估参数的发展 | 第11-12页 |
| ·评估ET重建图像质量的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组织 | 第13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ET算法与重建图像特点分析 | 第15-27页 |
| ·ET正问题 | 第15-18页 |
| ·正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 ·正问题的求解方法 | 第17-18页 |
| ·ET图像重建算法 | 第18-20页 |
| ·反问题的概念 | 第18页 |
| ·图像重建算法 | 第18-20页 |
| ·图像重建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 ·ET的重建图像 | 第24-27页 |
| ·不同算法重建图像的特点 | 第24-25页 |
| ·ET重建图像的特点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ET重建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 第27-40页 |
| ·ET重建图像的灰度化处理 | 第27-30页 |
| ·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 第27-28页 |
| ·图像灰度化的原因 | 第28-29页 |
| ·图像灰度化策略 | 第29-30页 |
| ·图像特征提取 | 第30-35页 |
| ·面积指标 | 第30-32页 |
| ·位置指标 | 第32-33页 |
| ·具有物理意义的指标 | 第33-35页 |
| ·图像对比指标 | 第35-40页 |
| ·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估参数 | 第35-37页 |
| ·基于结构扭曲的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 第37-38页 |
| ·表面距离和形状误差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ET重建图像质量评估软件设计 | 第40-59页 |
| ·软件系统设计概述 | 第40-44页 |
| ·图像处理软件设计的基础 | 第40-42页 |
| ·软件功能简介 | 第42-43页 |
| ·软件评估图像质量的流程 | 第43-44页 |
| ·软件系统操作界面的设计 | 第44-46页 |
| ·图像灰度化模块 | 第46-50页 |
| ·基于Matlab色标的灰度化策略 | 第47页 |
| ·图像灰度化的编程实现 | 第47-50页 |
| ·图像属性和特征计算模块 | 第50-54页 |
| ·一些中间参数的计算 | 第50-51页 |
| ·图像属性和特征的编程 | 第51-54页 |
| ·图像对比参数计算模块 | 第54-56页 |
| ·像素直接对比参数的计算 | 第55页 |
| ·其它对比参数的实现 | 第55-56页 |
| ·其它功能模块 | 第56-59页 |
| ·评估参数保存和回放模块 | 第56-57页 |
| ·软件功能之间连锁关系的设置 | 第57-59页 |
| 第五章 ET重建图像质量评估实验 | 第59-70页 |
| ·实验内容 | 第59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 ·面积参数实验 | 第59-60页 |
| ·图像位置和形状参数实验 | 第60-63页 |
| ·图像亮度、对比度和峰值信噪比实验 | 第63-64页 |
| ·NRID和NRISD实验 | 第64-66页 |
| ·实验总结 | 第66-70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